在水清岸洁的苏州河畔,观察沿岸废物箱的投口改造;在垃圾分类精品试点小区,观摩智能化垃圾箱房是怎样进行满溢报警的;在低碳生活宣教基地,了解可回收物循环利用的“前世今生”……
【资料图】
为响应即将于5月22日启动的“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今天,黄浦区发布了首条“垃圾‘趣’哪儿了——新时尚市民体验路线”。据悉,今年本市将打造一批线上线下垃圾分类科普体验线路,在以往路线的基础上实现“科普前移”,市民在社区中即可参与体验垃圾分类的全过程。
20名小学生打卡体验线路
今天上午,作为“垃圾分类研学首批特色示范学校”,北京东路小学的20名学生“尝鲜”成为首批“小小体验官”。路线起点是苏州河边的“樱花谷”驿站,这里是黄浦“一江一河”的最美打卡点,“体验官”们了解了垃圾分类如何开展志愿服务,并好奇地观摩了新型环卫保洁车怎样“吞吐垃圾”。
第二站,孩子们来到了外滩街道的山北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内的垃圾房经智能化改造,不仅每个箱位都设置了开门按钮,还装有满溢警示灯,当垃圾投满后警示灯便会亮起,箱门无法再打开。同时,不锈钢洗手池等也一应俱全。“太先进了!”听着居委会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孩子们啧啧称奇。
最后一个打卡点是天津路上新揭牌的“乐回”绿享空间。0.5个塑料瓶制成的笔记本外壳、26个塑料瓶制成的野餐垫、28个塑料瓶制成的校服……“这面墙上的所有东西,都是塑料被回收后再制造的。”志愿者的介绍让孩子们眼前一亮,大家抢着去摸一摸神奇的“塑料”校服、“塑料”毛绒玩具。馆内还有一幅外滩街道“生态地图”,在标志性建筑边,标有每栋建筑每月的回收物种类、产生量及换算成的碳减排量,直观展示“减碳”效应。
图说:孩子们好奇地观摩塑料瓶回收制成的校服 来源/金旻矣 摄(下同)
将环保理念带回学校和家庭
记者获悉,首条“新时尚体验路线-苏河线”包含樱花谷驿站、山北小区、“乐回”绿享空间等打卡点,全程约1公里。其中,樱花谷驿站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与苏州河美景相结合,是常态化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基地;山北小区是“一街一路”精品小区建设试点,按“五精”标准对垃圾箱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准备申报上海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乐回”绿享空间,是外滩街道倡导“低碳生活、无废社区”的宣教基地,展示了各类可回收物循环利用的方式。
图说:孩子们在山北小区参观智能化改造后的垃圾房
“我印象最深的是山北小区的垃圾房,很高级。绿享空间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可回收物还有这么多用处。我还看到,路上新的废物箱可回收物投口都变成了圆形,这样扔塑料瓶、易拉罐时就不会搞错了。”四(2)班的何腾宇说,“回去后我一定会提醒家人和同学们做好垃圾分类,让社区环境更美丽。”
北京东路小学德育教导马九梅告诉记者,校内始终践行着垃圾分类,教室中放置干垃圾和可回收物桶,楼道里设湿垃圾桶。通过参观体验,孩子们更明白垃圾分类的意义和目的,也会将环保理念带回学校和家庭。今后,学校还可以将垃圾分类市民体验路线与课后服务、假期社会实践等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社区中感受垃圾分类的成效。
打造一批市民身边的体验线路
黄浦区绿化市容局局长胡开颜表示,目前黄浦区已全面完成社区生活垃圾投放设施标准化改造,打造了多处著名景点精细化分类示范区域,并逐步向全区公共场所推广。首条垃圾分类“新时尚市民体验路线”以“低碳行走、互动教学、现场参观、志愿行动”的方式,邀请市民在“一江一河”发展的大背景下,感悟绿色低碳发展对环境的改变。
后续,黄浦区绿化市容部门还将推出“新时尚体验路线-滨江线”,邀请市民探访位于黄浦江畔的“沪尚回收”可回收物中转站和生活垃圾转运站,在漫步滨江的同时了解垃圾分类的全过程。
记者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今年本市将推动垃圾分类向“上海模式”2.0时代迈进,计划打造“五个一批”示范亮点,让垃圾分类更好地融入日常。其中,全市将整合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资源化利用设施等科普资源,融合运用3D云浏览等技术,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的垃圾分类市民科普体验线路。据悉,以往的垃圾分类科普线路更多的是与末端处置设施结合,虽然更专业,但也比较偏远。今年的体验线路将聚焦于市民身边,结合各区特色,加入示范小区、社区可回收物站点等打卡点,与市民的生活更贴近。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