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月9日讯(记者 陈美)上周末,一条《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的消息,引发了投资人的关注。
在朋友圈,一位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人表示,此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煤电与绿电的定位,强调全社会用能增量将主要由绿电承担,对发电端风光、输电端电网,以及煤电、储能、氢能都是利好。
(资料图片)
受此消息影响,1月9日特高压、智能电网概念股强势拉升,江南奕帆、通达动力、川润股份、众业达、南网能源等盘中均触及涨停,国能日新涨超14%,朗新科技涨超8%……
该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意见稿出炉之外,海外可能出现第一个禁电动汽车的国家。“瑞士有11万电动汽车,其电力消耗占瑞士总体的消耗的0.4%,但因充电时都在峰值期,电力削峰成为了焦点之一。”
储能再显关键地位
根据这份意见稿,该投资人认为,文件首次明确指出系统形态由”源网荷“三要素向”源网荷储“四要素转变。“这相当于把储能确定为电力系统的第四要素,强调了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关键地位。”
“实际上,在新能源发电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有储能实现发电侧、电网侧以及用户侧的稳定运行,解决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带来的电网不稳定问题。”
该位投资人认为,储能解决供电、用电稳定,但我国新能源发电占比并不高。“目前,太阳能、风电等一次电力占比提升至15%左右,火电占比超过50%,此外水电为16%。这说明煤电依然是电力安全保障的‘压舱石’,且现在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充电。”
新能源汽车充电,是否只能在晚上充电,峰值时又该如何调配电力?同时,目前新能源汽车只适合于城市,跑不了远程。“据我们了解,在一些高速路服务区,不仅没有快充的充电桩,即便有充电,这些充电桩还限电,即没有市电供电。所以,能源结构的转型,新能源汽车的增多也在电网上创造更大的需求峰值。”
“未来,随着电气化设备的增多,用电需求也会越来越多,负载端不断变化,电网如何进行智能调度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该投资人说,中国的高压输电网,超高压,世界一流。虽然主动脉很通畅,但毛细血管阻塞和低能,很多部分还没有智能化。
在此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除了基础设施的重建,也是电力二次设备的一次智能升级。
不仅是中国,瑞士可能同样也存在这些问题。“进入冬季之后,瑞士因水力发电大幅减少,大部分电力供应来自德国、法国。但在俄乌战争之下,德国与法国似乎没有太多富裕的电力。而欧洲是率先发明并商业化运营虚拟电厂的地区,在供电整体偏紧后,似乎也没有削峰填谷的好办法,以至于要准备采取限电手段,来平衡用电量。”
在此次发布中,国资委特别强调了新能源发展与央企的关系。1月6日,14家央企也集中签约了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合作项目。
面对新能源发电的大趋势,投资方面,人民币基金在储能市场上也热情颇高。2022年,出手次数占比达到50%以上;而产投和地方国资基金较为活跃,出手次数比重分别为26%和6%。
细分赛道上看,机构们偏好业绩预期强、应用落地明确的储能系统与集成赛道和电化学赛道。投资阶段方面,则以A轮及以前的早期项目成为主导。
对此,南方一位关注新能源领域的机构负责人坦言,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方向和节奏,会对储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电力市场改革出现的风云变幻大机会,将重点关注。”
氢储也在全面发力
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出炉之下,储能全面迎来机会。但就方式而言,由于各地储能资源池很大,也分锂电储能和氢储两块。
“相比锂电储能,氢能源制氢原来有个非常大的问题,大部分氢气是灰氢,水制氢,成本非常高,但现在不一样了,光伏发电、风电发电直接制氢,成本足够低。无论在成本还是碳排放上,都是有非常大的优势,预计未来两者之间会互相影响。”谈及氢能发展时,南方这位投资人继续谈到。
在产业发展方面,《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国内已有超20个省份确定了到2025年的氢能产业规模,其中明确氢车保有量将突破10万辆。
事实上,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交通领域大力推动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替代传统能源汽车,而多地加氢已开始建设。
在北京,氢能源公交车正式“上岗”;在上海,临港氢能公交车预计年内上线运行超百辆;在广州,首条氢能源公交线已运行平稳……
北京,一家头部机构的MD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中长期来看,氢能有很大的机会。这其中,最先关注的是绿氢。“因为绿氢制氢就是零排放,而不是灰氢或者蓝氢,在制氢过程中还有碳排放。”
在他看来,氢能作为一种热值高、能量密度大、来源多样的清洁高效二次能源,被誉为“终极能源”。在实现绿电制氢之后,未来长途交通运输,化工钢铁以及生产工业供热等终端用能部门,将通过氢能辅助脱碳。相应的,在应用场景上,氢能也有两个重要技术:一是氢的制取,这其中涉及到关键的材料、电解槽技术,二是氢的存储,也有碳基储氢材料、各种阀门技术等等。
“不过,在现有技术和规模下,绿氢的生产成本仍相对较高,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电价的持续降低和电解槽技术的提升,绿氢生产成本在持续下降中。成本下降背景下,未来制氢、氢存储的上中下游产业链,都有很大机会。另外作为化工原料,氢也将在技术突破后更广泛应用在交通和工业领域。预计2040年左右,电解水制氢将与灰氢平价,届时渗透率快速提升。”
全球微速讯:新型电力系统再被顶层设计 投资人如何看新投资机会
《科创板日报》1月9日讯(记者陈美)上周末,一条《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的消息,引发了投资人的关注。在朋友圈,一位新能源
环球看热讯:白酒板块又有两只个股涨停!春节回款将迎开门红 库存仍需关注
财联社|新消费日报1月9日讯(研究员梁又匀),1月9日,随着春节不断临近,白酒板块再次走强,板块单日涨幅达4 05%。截至收盘,伊力特、天佑德
【焦点热闻】马斯克又破吉尼斯纪录,财富蒸发1820亿美元!印尼富豪炮轰马斯克套现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何明俊马斯克又打破世界纪录了,只不过这一次并不是好消息。日前,吉尼斯世界纪录官网发布消息称,美国特斯拉...
当前头条:降本增量,光伏雄起
1月6日,沪指盘中冲高回落,随后探底回升,沪指日线开年五连阳;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表现相对强。盘面上看,汽车、化工、煤炭、有色、电...
【焦点热闻】重仓股踩雷,风控漏洞酿悲剧:中邮基金明星产品去年亏逾40%
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2022年单位净值回撤42 15%,同类排名垫底,众多投资者净值损失惨重。2022年一季度该基金大幅调仓换股,多只新进入前十大
天天热议:一石二鸟!新技术能一边捕获CO2 一边直接制造碳中性化学品
财联社上海1月9日讯(编辑黄君芝)英国萨里大学(theUniversityofSurrey)近期研发了一项新技术,可以从大气中直接捕获二氧化碳,并在一个
外媒:中国春节文旅消费逐渐升温
中国春节旅游市场逐渐升温。数据显...
世界滚动:美媒:人类即将开始从太空收集能源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将太阳...
2023年浦东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共计欲达7500亿元 促引领区高质量发展
1月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七届人民...
“中国皮革之都”民企组团出海 搭乘展会“快车”觅新机
新年以来,浙江多地再度按下外贸...
每日视讯:“中国智造”闪耀2023年美国消费电子展
1月5日至8日,2023年美国消费电...
每日热闻!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中国美食节”开幕式
1月8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
焦点热讯:安徽逾110家企业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活动
1月6日,从安徽省商务厅获悉,自...
环球快播:通讯:“中国铁路客车又快又先进!”——记驶向拉合尔的中国列车
1月初,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首...
打造数字生活“新入口”,数字社区加速推动数实融合
你的数字生活有哪些“打开方式”?...
微动态丨全球连线|美媒:百余年最“难产”议长 凸显美国政治失能
经过党内激烈争论达成利益交换,共...
餐饮业复苏回暖,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密集优化调整,国...
全球热点评!乌鲁木齐出台“一揽子”政策助力经济稳增长
3年实现市场主体突破49万家、减征...
生效实施一周年 RCEP为区域及全球繁荣发展增添新活力
2023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俄罗斯温室蔬菜产量创历史新高
据俄罗斯农业部的消息,俄2022年温...
天天实时:“唐诗的回响”新春音乐会在美国费城举行
“唐诗的回响”新春音乐会6日晚在...
传统美学的国产动画回来了
传统美学的国产动画回来了 近日...
变身社交符号 年轻人争相打卡“国潮”消费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行业数据分析: 39.2%消费者一周喝1-2次无糖饮料
2020年中国饮料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
焦点速递!蚂蚁集团股权变动余波:马云再放手一家上市公司,恒生电子将无实控人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邓宇晨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