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家门口的那些店铺,有些十几年了,还经营得好好的,有些几个月就转让换门头了。”有市民这样在网上感慨。记者昨天走访多个街区小店,发现社区消费市场潜力很大,但在最后一公里的打通上,社区店铺的命运却各有不同,什么样的店铺能在社区边长久地“活”下去呢?
为烟火气而活的小店很受欢迎
昨天一大早,记者来到朝天宫旁一家馄饨店。虽然天气不好,但这家不到100平方米的店铺生意兴隆,来来往往的居民络绎不绝。店里陈设也很简单,墙上挂着价格牌“小碗9元15个”“中碗12元20个”“大碗15元25个”,很快服务员把馄饨端上来,皮薄肉多,辣油就在旁边随便加,需要加汤的自己端着碗直接过去加。
市民杨广财就住旁边小区,他说:“这边馄饨便宜实惠,味道也好。”他记得,小时候就吃这家馄饨,开了好多年,一个烧饼一碗馄饨加点辣油就是一顿早餐。他的印象中,附近很多居民是这家馄饨店常客。店员告诉记者,这个馄饨店已经在这个地方开了30年了,“都是做周围人生意,熟客比较多,大家也比较认可了。”
不只是这家满满烟火气的馄饨店,旁边不远的一家便利菜店也开了有25年。老板娘说,他们老两口卖蔬菜,利润不高,但养活一家还是可以的,主要就是做附近居民的生意。而在周围居民眼里,这家蔬菜店特别方便、便宜,“不但价格公道,再少的菜都能买。”居民陈先生说,“因为我做饭少,经常买三两根小葱、一点点香菜做调料,老板都是乐呵呵地卖,一点也不嫌麻烦。”
类似这样的小店生意都不错,开了十几年的瓜子店、开了二十多年的便利店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在各种社会变迁中生存了下来,随着外卖兴起和电商冲击,他们也与时俱进做起线上生意,但主体还是做好社区生意,他们一般以便利服务、实惠价格、接地气产品见长。“我们都是做周边居民生意的,很多是回头客,主要还是给大家提供便利,多赚点少赚点只要有点利润就行。”一位店主在采访中这样表述他们能长久在社区店铺经营中“活”下来的窍门。
看似高端大气的店铺常换门头
与前面烟火气满满的各类便利小店相比,同样在社区边上,有些店铺却不得不面临常换门头的命运。
在离朝天宫不远的另一个巷子口,原本这家店是做海鲜餐饮的,不久前刚换了门头变成了一家高端粥店,装潢高雅,也有格调,自然粥饮的价格也不便宜。距离这家店约100米的地方,另一家烧烤店正在装修新门头,这个位置不到一年时间已第三次换经营门头,先是一家高端餐饮,后来变一家品牌烧烤,这次又装修,据说还是跟餐饮相关。每次装修都好,店面也大,唯一不好的是生意一直不火。
在这个巷子里,还有一家潮牌服饰,经营时间不长,也打出了“转让”字样。还有一个门面也是不断地换手,每次经营时间都不长,刚换成了一家咖啡店,从外观看格调和装修都很新潮,但生意也一直未好起来。
有意思的是这个社区边的巷子里有两家理发店,一家是那种有设计感的发型店,理发价格也不菲。另一家是一个小店,店主是外地人,理一次15元,附近的学生、居民都爱在这家店理发,“我在这里开店已经15年了。”店主说,她主要做附近居民生意,“生意忙起来,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店主介绍,为了方便做生意,她把家也安在了附近一个老小区里,“有时我不在店里,顾客只要一个电话,我立刻赶过来。”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就简简单单的一个小店生意却比旁边的有专业发型师的理发店好很多。
这样的现象在很多社区都常见,一些看起来格调高、装潢好、门面大、专业人员多的店面生意却敌不过那些小店铺。“在社区旁边的店铺,一定要接地气,方便老百姓才是最实在的。”一位老年居民说,“另外就是价格要合适,曲高和寡,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看起来高大上但距离日常生活太远,注定撑不下去。”
社区消费潜力巨大,做好不易
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消费都是在社区店铺及社区周围店铺完成的。有专业报告显示,家庭日常消费中,餐饮、烟酒、食品总和占67%,其中“吃”占据了社区消费首位。调查显示,对大多数人而言,早餐主要在小区附近完成,中餐在公司附近,晚餐在小区附近或购物中心。此外,社区消费对水果、蔬菜等生鲜的需求量较高。数据显示,41.7%的社区居民选择每周购买一次水果,单次消费超50元,70.2%的社区居民选择每周购买4-5次蔬菜,单次消费约31.49元。
从数据看,满足社区居民最基本的需求才是社区店铺应该好好考虑的,餐饮、早点、买菜、便利店等都是社区居民的高频消费。既然是面向社区居民高频消费,那么社区店铺要想赚到钱,长久生存下去,必须要通过各种方式做好回头客生意,提高对回头客的服务能力。
一位常年做社区店铺的经营户告诉记者,他曾经为开店对社区店铺进行过调研,做得不错的社区店铺类型中,食品小餐饮占到30%以上,另外水果店、蔬菜直供店、鲜肉店、小超市生意也不错,“随着电商崛起,居民们对快递的使用频次也非常高,快递店的生意也很不错。”他说,那种蛋糕小店、饼小店的生意一般不是太好,但品牌连锁的会好很多。”
专业人士介绍,要做好社区店铺其实不容易,要满足社区居民需要,价格、服务、产品等都要接地气,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房租、装潢、人力成本等支出。值得注意的是,社区居民对家门口的店面装修并不敏感,作为高频消费行为,他们更看重的是消费品本身及便捷程度。即使这样,一些老店也要与时俱进,也要不断研究现在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长久地在社区消费市场上分一杯羹,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