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传记系列丛书”再拓版图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南方日报记者获悉,今年3-4月,《茂名历史文献丛书》《韶关历史文献丛书》接连正式出版,广东地方文献出版工作再添硕果,为梳理地域特色文化和传统历史、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学术支持。

另一方面,继《广州传》《潮州传》出版之后,广东人民出版社策划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传记系列丛书”再拓版图,推出城市传记《中山传》,该书由《广州传》作者叶曙明执笔。根植于岭南本土文化、历史传统的出版物接连掀起热潮,引起各方关注。

地方文献整理出版成区域文化建设“标配”

广东省古籍与地方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公藏机构为专业依托,广州、中山、东莞等地纷纷推出大部头地方历史文献丛书,声势浩大、成果迭出。2015年出版的《广州大典》(经史子集部)曾荣获首届“广东政府出版奖”,为广东省内出版行业的最高奖项。

记者了解到,2022年,岭南本土古籍文献出版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以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由其牵头组织的多个文献整理、征集、出版项目正同时进行,所涉地域范围逐渐从省内发展至粤港澳大湾区。据悉,省图将与香港中文大学开展合作,编辑、出版原籍台山的著名漫画家叶因泉作品集《彩墨浮生——叶因泉的艺术》;此外,还将与大湾区十多家图书馆合作,整理出版《粤港澳大湾区珍贵古籍图录》。《民国时期韩山师范学院文献汇编》《近代岭南书院史料汇编》《广州市市政公报》《华南抗战文献汇编》(第二辑,50册)、《东莞历史文献丛书》(第二辑)等项目,已完成前期的征集、整理工作,预计于2022年完成编辑出版工作。

“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而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则为地方文献整理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省立中山图书馆研究馆员倪俊明表示,大型地方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已然成为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甚至成为体现区域历史文化的“标配”。

“在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的当下,我们更需要加强民族自信心、爱国主义精神。”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指出,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出版岭南本土的文化、历史传统,也有助于丰富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岭南作为沟通中外的重要地区之一,素来以包容务实、博采众长、融汇中西等文化特质见长,由此不断探索、积淀形成的文化底蕴,值得后人挖掘、提炼。“不断讨论岭南文化传统的过程,正是我们继承传统的过程。”黄天骥说。

以平民视角为大湾区城市群立传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城市为书写对象的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多,一种新兴书写方式——城市传记正在快速兴起。从《伦敦传》《巴黎传》到《北京传》《南京传》,越来越多书写地方性记忆与精神、建构城市文化认同的城市传记陆续出版。广东人民出版社策划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传记系列丛书”应运而生,持续推出精品力作。

记者了解到,该系列丛书坚持平民史观,在书写城市精神、城市经济、城市文化之外,将笔墨重点放在城市平民生活状态的书写上。

该丛书责编汪泉表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读者对所处城市的人文历史、风俗民情等日益重视,亟需一批通俗易懂、以平民视角解读城市的传记作品“填补空缺”。而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地脉相通、文脉相近、血缘相亲,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渊源、各富特色。因此,为大湾区城市群立传,意味着对城市群的文学集体塑造,不仅是对城市传记这一文体的重大创新,而且对于展示大湾区整体形象、提升其国际美誉度,都具有标杆性的意义。

截至目前,业已出版的《广州传》《潮州传》《中山传》均在各地读者当中引起热烈反响,而《香港传》《惠州传》《茂名传》等也在紧锣密鼓地组稿、编辑之中。

黄天骥教授对《广州传》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以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生动优雅的文笔,既继承传统,又创新地开启了平民视角的历史叙事角度,为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增添了一张翔实生动的文化名片。”

标签: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