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萧红诞辰110周年,广东崇正拍卖汇集的一批萧红信札、民国版书籍和萧红研究著作及签名本将于6月初上拍,意在拍卖市场上发起一个“萧红话题”。
拍卖行设萧红拍卖专题
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她31岁的一生似乎浓缩了人世的苦乐与冷暖,其身后是诸多悬念诸多话题,直到今天,萧红仍是文学界的“话题女神”。
萧红学术价值逐渐为教育者、文学爱好者、收藏者所关注,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出现大量研究萧红的学术文章,全新的“红学”也在文坛延续,截至2020年,网上关于萧红学术方面的文章高达5628篇,百度搜索指数3200万条,各类出版物几千种,纪录片、影视作品、舞台话剧、学术论坛百余部(场)。萧红诗性的饱含苦难与爱的文字向来充满魅力,了解萧红,阅读是一途径,而另一更直接的途径则是她亲手书写的信和部分留有“文学洛神”手泽的旧书。
正是看到了萧红在收藏市场的这种关注度,今年,值萧红诞辰110周年之际,崇正拍卖行汇集了一批萧红的信札、民国版书籍和萧红研究著作及签名本上拍,并专设“萧红110周年纪念专题”。拍品包括:萧红亲笔信件及相关研究信札12封、萧红民国时期原版著作文集50余种、新中国成立初至上世纪80年代萧红研究著作及签名本40余种,总计100余件,是首次集大全式展示萧红原版著作和展现萧红文学才华的一次难得机会,许多著作市面几乎绝迹,如目前首次发现的1940年齿轮编译社出版的《手》堪称孤本。
拍卖行瞄准文献拍卖
许多拍卖行在如萧红一样的民国时期以来名人文献拍卖方面早就尝到甜头。
2019年秋拍,崇正古籍版本负责人谭树正对当时专设的“红楼旧梦”专场的拍卖盛况记忆犹新。“红楼旧梦”专场包括文学家、红学家端木蕻良旧藏300余件拍品,让藏家们坚守到凌晨2时。经历长达7小时的争夺,超过96%的高成交率和高溢价率,让端木蕻良成为崇正2019秋季拍卖会的“头号网红”。
“红楼旧梦·端木蕻良旧藏”其实是端木蕻良旧藏在崇正的第三次亮相,一次比一次更加精彩和庞杂的藏品释出,让人无不惊讶于他博古通今的通才式涉猎。在这批藏品中,既有书画、碑帖、古籍,也有古玉、钱币、瓷器、文房巧作,既体现他交游的广泛,也依稀可见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和老舍等文物玩家流连厂甸的身影。
高溢价几乎是那次专场的基色,从三五千拍到三五万几成常态。如祁阳石“王庆云铭兰亭序”砚3万元起拍,52万元落槌,成交价达59.8万元。40万元起拍的齐白石早年仕女图,也因为有白石早年恩人郭人漳的上款而大幅加分,以212.75万元成交。张照《御制说经诗》15万元起拍,最后成交也超过90万元。
正是尝到了甜头,崇正今年春拍关于民国时期以来名人文献的拍卖除“萧红110周年纪念专题”外,还将推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文代会的手稿文献专题”,拍品包括郭沫若致阳翰笙的信札、“第二次文代会”茅盾的闭幕致辞手稿、梁思成1954年10月在文联全国委员会大会上的发言手稿、第一次文代会期间田汉致筹备委员会的信札、石鲁的简历手稿、周作人致佟韦的信札等。
名人文献受藏家追捧
谭树正告诉记者,收藏拍卖界曾经对民国时期以来名人文献重视得不够。但近年来,民国时期以来的名人文献越来越受到收藏拍卖界的重视与关注,越来越多拍卖行开始涉足这一领域。这些文献包括出版物以及手稿,出版物讲求稀见性,民国时期以来的战乱及政治运动,使得不少文献变得极为稀少,比如崇正本次拍卖的萧红著作有好几种都是存世量几近绝迹的版本。至于信札、手稿文献更因其具有唯一性及名人手泽的温度,以及内里不为人知的资料性,甚至私密性,已经越来越受到藏家的追捧。每次拍卖场如有新的批量文献的发现,甚至还能引起学术界的轰动与反馈,从而带动新一轮的研究热。如崇正近年来有关端木蕻良旧藏的几个专场,里面就有不少民国时期以来的名人的通信及端木的稿本,对研究当时的红学及文学史,都起到了第一手材料的作用。再如崇正今年春拍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文代会的手稿文献,也是那个时代文艺界风云的直接见证。
至于民国时期以来名人文献未来在拍卖市场的走势,谭树正的判断是热度还会逐渐上扬。毕竟,旧版本和手迹都不可再生。最后一代写信人的写信习惯,估计在2000年就基本被电子邮件取代了,所以2000年以后,手写稿和书札,只能成为“历史陈迹”。但拍卖场未来的热度,很大程度和是否有批量性的文献出现有关,新的史料的出现,能带动新的收藏热和学术研究热。
萧红110周年纪念专场拍卖总计100余件
萧红亲笔信件及相关研究信札 12封
萧红民国时期原版著作文集 50余种
萧红研究著作及签名本 40余种(记者 苏海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