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唐代石窟及所属文物被“忽视” 石窟群及所属文物风险隐患需重视

宁夏海原两处唐代石窟群:文物粗堆乱放,长年风吹雨淋

当地干部群众建议尽快妥善处置文物,出台专项扶持资金,让石窟群得到预防性保护开发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地处西北内陆腹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历史上属于古代丝绸之路要冲,西夏王陵、水洞沟、须弥山石窟等历史遗迹远近驰名,但除此之外,还有庞大的历史遗迹如璀璨繁星般散落在宁夏境内。

以地处宁夏中南部山区的中卫市海原县为例,当地有大小历史遗迹数百处,其中的一大批石窟群落,是须弥山石窟的分支和延续,在丝绸之路形成发展、地区民族交流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此前走访这些石窟群落中的代表——始建于唐代的金佛沟石窟群、元龙山石窟群等地发现,虽然它们已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且纳入了当地全域旅游开发规划,地方相关部门也在对两石窟群进行保护管理,但管理仍相对粗放,所属文物堆放在石窟内,缺乏有效保护,存在安全隐患。

唐代石窟及所属文物被“忽视”

元龙山石窟群、金佛沟石窟群分别位于红羊乡张元村、李俊乡牛堡村,位置“偏远”,距离海原县城车程近两小时。两处石窟历经自然侵袭,加之在“文革”时遭受破坏,目前石窟内已没有完整佛像、雕塑等文物,且未处于旅游开放状态。

元龙山石窟群位于张元村后山上,到达石窟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在修建的房屋工地以及香炉、烧纸炉等具有宗教气息的物件。在入口处,可以看到元龙山石窟群简介碑文,上面写有“石窟群现存老君殿、无量殿、玉皇阁等十四窟。依据洞窟形制和佛首五官面容始建于唐代”等文字。

沿陡峭台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数座石窟大门上加挂的锁头紧锁,一些颇具历史感的石制材料被堆放在墙边,一座石碑明显有着断裂后被修复痕迹。

海原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返聘工作人员、具有30余年考古工作经验的李成录,通过电话叫来村民张强用钥匙打开石窟铁门。步入石窟后,可以看到原有造像、壁画的留存印迹以及宗教祭祀场所和村民在石窟内的居住痕迹。

在元龙山石窟群一个石窟套洞内,记者看到石窟所属文物被码放在一起,旁边散乱堆放着啤酒瓶、硬纸壳等物品。李成录说,这些瓦当、猴头兽首等石制雕塑,并非近现代仿制品,而是有着一定历史的文物,具体年代需专家进一步鉴定。此外,一座石窟内的供案旁用红布覆盖着两枚石制佛头,据李成录介绍,这两枚佛头的身体目前存放在金佛沟石窟群。

相比元龙山石窟群,金佛沟石窟群所在地被划为自然保护区,周边基本没有人类活动痕迹。车辆无法直达石窟门口,需要步行一段土路才能到达。在金佛沟石窟群门口,可以看到新修的铁门以及监控系统。在石窟门口处立有简介碑文,写有“金佛沟石窟始开凿于唐代,共8窟”等文字。

在金佛沟石窟群的一座石窟内,可以看到环绕四壁建有宗教雕像及焚烧痕迹,其面目已不可辨认,但一些雕像身形轮廓依然清晰可见。在另一石窟内摆放有石制佛像等文物,元龙山石窟群里的两座佛头的佛身就摆放于此,石窟内开有天窗,阳光雨水毫无遮拦。

李成录说,这些文物以前被村民当作建筑材料砌在石窟门外墙上,被发掘后就被摆放在此。在金佛沟石窟内,也能看到部分文物遗迹和啤酒瓶等人类生活用品摆放在一起的情景。

石窟群及所属文物风险隐患需重视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海原县正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拟打造两条精品一日游线路,而元龙山石窟群、金佛沟石窟群等石窟群即是其中一条线路主打的特色旅游项目之一。但该线路发展规划优先级较低,预计开发工作于2022年开始,目前两处石窟并未开放售票,石窟所属文物将摆放在石窟内直到开发完成后进行展示。

当地一些干部群众表示,当前情况下,元龙山石窟群、金佛沟石窟群内存放文物暗藏遗失损毁风险。记者在元龙山、金佛沟石窟群看到,不少石窟开有天窗,不能遮风挡雨。

同时记者在金佛沟石窟群并未见到看管人员。而在元龙山石窟群,72岁的张强说自己义务看护石窟近40年,他说:“主要依靠元龙山寺管会和我们这些村里的老人自发看管,等我们年龄再大一点,跑不动了,确实比较麻烦。”

海原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张荣表示,元龙山石窟群、金佛沟石窟群内所存文物已有多年历史,一些佛像甚至是已被遗弃到河道中又重新寻回的,同时在当地群众自发看护的同时,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也雇了6名看护员负责十余处文物保护,盗抢遗失风险并不大。

但记者在互联网上检索发现,近年来元龙山石窟群、金佛沟石窟群等海原县内的石窟群吸引了不少“驴友”,他们开展的“探秘”活动可能会对元龙山石窟群、金佛沟石窟群以及其他石窟群落造成损害。在一些交易网站论坛上,有和元龙山石窟群、金佛沟石窟群内类似的文物,在市场上很有热度。

李成录等考古业内人士表示,元龙山石窟群、金佛沟石窟群内虽然已没有造像、壁画等完整文物,但石窟墙壁上的一些文字印记以及雕刻痕迹亦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当前石窟内开凿的天窗以及人类活动,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这些“遗迹”损坏。

因这两处石窟群的开发工作安排滞后,一些当地村民已在自主开发,恐为后期政府跟进埋下隐患。

以元龙山石窟群在建工地为例,石窟群入口处正在修建大门、戏台、观光大厅等建筑,张元等村民说,这些建筑资金全部来自民间集资。海原县融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志强坦言,海原县财力所限,现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建设投入不足问题。

期盼妥善处置文物加大扶持力度

在记者通过相关渠道向相关部门反映元龙山、金佛沟石窟群存在的问题后,自治区及海原当地相关部门已开展了整改工作。基层干部群众建议应尽快妥善处置文物,期盼上级部门出台专项扶持资金、项目,帮助海原对类似文化古迹等旅游资源开展预防性保护、开发。

一是尽快妥善安置相关文物。李成录等人建议将元龙山、金佛沟以及其他石窟群所属文物尽快妥善保存到类似博物馆等场所,避免石窟所属文物遭受风吹雨淋损毁,并减小遗失风险。

二是出台专项扶持资金,让石窟群得到预防性保护、开发。李成录、张元等人表示,石窟内墙壁、外门等应进一步得到保护修复,比如通过加盖玻璃天窗避免雕像、墙壁持续遭受日晒、雨水冲刷等自然气候影响,对石窟病害和有坍塌隐患的进行维修加固,聘用专人进行保护甚至对现存石佛残件进行复原性修复,期盼上级部门能够协调资金。

三是将海原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推广纳入宁夏全区文化旅游产品宣传营销计划。李志强表示,石窟群等文物保护开发需要整体思维,引进人气提升流量带动开发保护,期盼借助宁夏全区文化旅游宣传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对海原县自然风光、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进行全方位、持续性的宣传推广。(记者杨稳玺)

标签: 风险隐患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