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做了两幅铜壁画,尽管这所大学在美国乃至世界上很著名,做也就做了,几乎不再提及。
但不久前,我看到了一则新闻报道,还蛮有趣的,激起了我讲这个故事的欲望。报道说,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又拿下两个诺贝尔奖!校长却愁坏了,你猜这是为什么?
原来,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获得诺贝尔奖人数已达109位,而该校有一个奇特的奖励,只要你获得了诺贝尔奖,就能在校园内得到一个永久停车位。现在,伯克莱分校的校长却非常的头疼,因为校园里的这种专用车位资源已经枯竭了。今年竟然增加了两个获奖者,明年呢?
该校的教授们为了能在校园内占上几个平方的位置,奋力向诺贝尔奖冲刺,这辈子也值了。但是,这件事却让校长为难了。
而在十三年前,伯克莱分校的校长找到了我,要将学校内一个最好的位置留给我。当然,不是停车位,但远比停车位更显耀。在校园中心东亚图书馆建筑的东南两侧幕墙上,超过十个停车位大的面积,要我为他创作两幅铜壁画。几经努力,命名为“冰花绚烂”的巨幅铜壁画,成为图书馆建筑的一部分。
当时,我一直想不通,伯克莱分校为何如此青睐一个素不相识的东方匠人。直至最近,我收到了一本书名为《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藏碑帖图录》的书,才解惑了。伯克莱分校东亚图书馆将研究亚洲历史文化,尤其是中国历史文化作为重点,而碑帖拓本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重要资料。这所大学将不同国家的文化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这种包容融和的理念,真值得点赞了。
宋代黄庚《兰亭会饮观晋帖》诗曰:“碑和春风卧平芜”,我作为西泠印社的社员,因书法临帖需之,经常去看一些碑帖。在此书中,我还在屝页上见到了,有“冰花绚烂”铜壁画的东亚图书馆建筑照片,这更令我兴趣盎然了。
其实,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狹义上的碑就指石碑,碑是记叙纪念当时的人或事。帖一般是将历代名人墨迹摹勒上石,用古代中国发明的拓墨技术来保存的拓本,是国粹文化之一。
据介绍,东亚图书馆收集中国碑帖拓本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中期,所藏拓片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专门从日本著名的三井文库等藏家中购得的藏品。至今,该馆藏有金石拓片约两千七百余种,两万八千余份,绝大部分为石刻文字拓片,自明,清以迄民国初年,在数量上,是全美收藏金石拓片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这些重要拓片,均扫描拷贝供世人研阅,来源包括曲阜孔林、山东王氏家庙、陕西酒泉昭陵、嵩山、泰山、龙门石刻、临潼华清池、西安大雁塔、杭州表忠观、河北磁县响堂山等地。
该书收藏有源自杭州的碑帖,作为杭州人的我当然眼睛一亮了。如《洛神赋十三行碑帖》,原名《洛神赋》,曹植撰,王献之书,源地为杭州西湖葛岭半间堂。另一件碑拓《表忠观重修题记》,与清朝的一位建造阮公墩的杭州市长阮元有关,源地为杭州钱塘表忠观。还有一件碑拓,貌似与我也有关了,是位于该书第251页的《五百罗汉像拓》,清嘉庆四年(1799)原石存江苏武进天宁寺,此刻仿杭州净慈寺罗汉像,吴树山刻。
为什么与我也有关了?武进天宁寺就是常州天宁寺,十六年前我专门为其建造铜塔,在一层也雕刻了不少佛像、罗汉。2006年建造中的天宁宝塔在神秘大火中“涅槃重生”,我由此受到启迪,开创了新的艺术门类——熔铜艺术。而净慈寺又是我父亲朱德源亲笔题写了佛教楹联的寺庙。如此缘分,因篇幅有限,在此不作赘述了。
但还有一个插曲,却应该说一下。我受邀访问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当天,前校长Robert Birgeneau还特地让我去看了学校的青铜大门。由于一百多年风雨侵蚀,大门局部已破蚀严重。他说,朱先生,我非常欣赏你的铜雕技艺,能否可以将我的大门修复?我认真地检查后说,完全可以修复,但是你要将其运到中国我的工厂里才行呢。校长先生开始发愁了,啊!要将大门拆走,我的学校咋办?此课题一时无解,这樘破了的大门只能还竖在那里了。
现在,我创作的“冰花绚烂”,已给校园以暖暖的春色。而那樘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并明显破蚀的大门,渴求着新的生机。中国《诗经》语“摽梅之年”“其命维新”。到时候了,门开着,总是要让人进出,让人交流,如同渴求全球化的中美关系,破蚀了也一定要修复,这没有什么可发愁的。校长,看你的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