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农业和粮食系统转型是气候行动的关键组成部分

月6日,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举行主旨论坛,该论坛由中国改革报社、中国经济导报社承办。粮食、气候变化等生态机制问题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之一。

2021~2030年的十年被联合国认定为“生态系统恢复十年”,由粮农组织和环境规划署牵头执行。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助理代表张忠军表示,生态系统修复就是要扭转农田、森林、草地、淡水、湿地、湖泊、海洋、泥炭地等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通过让过度开发的生态系统恢复自然再生,随之恢复其生态功能,从而为应对气候变化、减贫、粮食安全、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忠军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粮食损失与浪费等方面的问题工作。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最近的碳达峰碳中和,这些论断和承诺都体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智慧。

粮农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粮农组织在今年3月发布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覆盖从土地用途变更和农业生产到包装和废弃物管理的粮食体系在2015年的排放量为18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总排放量的34%。尽管这一比例与1990年的44%相比逐步下降,但是粮食体系的绝对排放量呈持续上升态势。

张忠军表示,农业和粮食系统转型是气候行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农业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4,却拥有近一半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对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土壤、水、牲畜、海洋和粮食系统采取行动,能够减少排放,清除大气中的碳,同时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

气候行动也旨在帮助社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贫困人口适应气候变化,建立抵御能力。为了在2050年前确保农业能够增产49%,气候行动势在必行。极端天气事件破坏基础设施、摧毁收成、侵蚀自然资源,小规模农民、渔民和林户的生计首当其冲,尽管他们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最小。

《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指出,气候变化是饥饿人口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高成本和低经济可负担性,意味着数十亿人无法吃上健康且有营养的食物。

张忠军表示,粮农组织正在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其他主要行动方开展合作,支持农业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战略。粮农组织也支持各成员国将其粮食农业的部门纳入《巴黎协定》之下的国家适应和自主贡献计划,希望从政策设计、改进措施和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农业部门。同样,粮农组织还促进智慧农业和数字农村发展,这样可以减少碳排放,并且提高农业产出。

张忠军表示,多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一直很荣幸见证,并且支持中国农业部门的发展,粮农组织与农业农村部等政府机构、私营部门和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致力于在中国促进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开展政策宣传、信息交流以及落地项目等。

在青海省,粮农组织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了“藜麦可持续规模化绿色生产和价值提升”技术合作项目,在2021~2023两年间,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在海西州实施,项目主要是促进藜麦全产业链绿色可持续发展,涉及良种选育到栽培、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技术推广和能力建设提升。

减少粮食损失与浪费

2020年全球谷物总产量达到27.65亿吨,创历史新高,比2019年增加5800万吨。与此同时,据粮农组织《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到2020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使遭受食物不足人数新增8300万至1.32亿,疫情下突发严重饥饿可能使这一数字进一步上升。

对此,张忠军表示,除了全球加强合作消除饥饿、扩大贸易往来之外,更重要的是树立反对浪费、节约利用的共同理念并长期坚持。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致力于减少粮食损失与浪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内,呼吁在2030年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人均粮食浪费减半,并减少生产和供应环节的粮食损失。为了更好地衡量进展,开发使用两个指数:粮食损失指数和粮食浪费指数,这两个指数能够更准确地估计有多少粮食在生产阶段或在供应链消费环节之前被损失掉,或有多少粮食被消费者或零售商浪费掉。

张忠军介绍,由粮农组织编制的粮食损失指数,提供了从收获后至销售前但不包括零售环节的损失估计。粮食损失是指粮食在成为最终产品或进入零售阶段之前出现的变质或丢弃现象。粮农组织预测的全球粮食损失率高达14%,相当于每年损失约4000亿美元,生产这些粮食产生的温室气体约为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最新发布的《2021年粮食浪费指数报告》中估计,2019年全球共有9.31亿吨食品被送入了家庭、零售商、餐厅和其他食品服务企业的垃圾桶,占到可供消费者食用食物总量的17%。浪费粮食会对环境、社会和经济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显示,如果将食品供应链各环节所产生的浪费都考虑在内,那么与食品浪费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8%~10%。

在张忠军看来,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有诸多益处:能帮助最弱势人群获得更多粮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土地和水资源压力;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为了推动国际社会加快行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2020年9月29日成为首个“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

此外,粮农组织也启动了“衡量和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技术平台”,汇总了全球在衡量和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方面的政策、行动和成功案例等相关信息,平台提供的信息包括:最具规模的在线粮食损失和浪费数据库,产生损失和浪费的粮食种类和环节,讨论减少粮食损失问题的论坛、在线课程,疫情暴发后有关粮食损失和浪费的政策简报,以及针对个人减少粮食浪费的建议等。

中国在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2013年,中国发起“光盘行动”。2016年,中国宣布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其中包括为落实“到2030年,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减少生产和供应环节的粮食损失”而采取的相关行动。最近,中国进一步鼓励节约食物和减少食物浪费,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尤其是今年4月29日通过并实施《反食品浪费法》。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还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例如,6月2日,粮农组织亚太区域举办了《亚太区域“减少粮食损失与浪费”战略框架》的线上磋商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分享了中国在粮食产后损失管理方面的理念和经验。

在中国,粮农组织积极与政府部门、私营领域和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共同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例如,2019年11月,与清华大学、瑞士发展合作署等伙伴合作,举办了首届“减少粮食损失与浪费”创客坊活动,来自中国多个地区的青年团队相聚北京,用创新技术和方案探索如何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记者 张洽棠)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