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世界经济论坛以“改善企业跨国经营的生态环境”为主题,在北京联合召开2021年首届政企交流会。回顾过往,国家发展改革委曾与世界经济论坛在中国举办了一系列政企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外企业合作,一些外企也因此更加了解政策和形势发展,决定在中国增加投资。
“大家在中国就是中国的企业”:中国仍将是跨国投资热土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在会上表示,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GDP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主要经济体,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旺盛的活力。今年一季度,我国也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经济运行稳中加固,市场活力提升,GDP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同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服务业和消费回升,新动能蓬勃发展,企业效益和市场的预期都继续改善。
2020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受到疫情的影响减少了将近一半,但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了逆势增长,吸引外资总量、增幅和占全球比重三提升,成为2020年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为999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规模创下历史新高。2021年一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024.7亿元,同比增长了39.9%,比2019年同期增长24.8%,说明跨国企业、外资企业在华经营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中国继续成为跨国投资的一块热土。2020年,埃克森美弗、宝马、LG等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加码在华投资,显示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要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在相当时间内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宁吉喆表示,中国会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发挥内需的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连通,实现更加强劲和可持续的发展。
“大家在中国就是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内多种所有制企业,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吉喆再次强调,“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近几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每年都会同有关部门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边、多边投资协定、贸易协定的持续推进和落实,今后几年,中国吸引外资有望持续向好。2020年《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正式出台实施,全面取消了商务领域外资企业的审批备案,同时还出台了《外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发布了《中国外资投资指引》,建立起新时期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的基本制度;连续4年修订全国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国的清单限制措施从93条减到2020年的33条。自贸试验区2020年再次扩容,一共达到21个。
不仅如此,中国还打造了众多良好的开发开放平台,除了自贸试验区,还有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不断提升国内消费市场蕴含的巨大投资机遇,为吸引外资提供了有利支撑。疫情期间,中国出台了财税、金融、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保障外资企业同等适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外资项目投入的落地,保证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不断扩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吸引更加优质的外部要素资源参与中国国内大循环,持续提升开放平台的水平,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连接点和支撑点,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外资参与创新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把更多企业请进来,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为世界经济持续复苏注入新的力量。”宁吉喆表示。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介绍,4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表明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进一步看好。
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打通“堵点”,连通“断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司副司长高健在会上表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深刻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国际物流和商贸活动受到进一步影响,全球经贸合作人员往来暂缓,企业跨国经营承压明显,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据高健介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保持了基本稳定。一方面,围绕重点产业链和重大投资项目,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堵点,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协调国际国内物流资源,确保铁路、航空、海运等物流大通道畅通,强化供应链保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统筹兼顾国际国内双循环。另一方面,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鼓励企业推进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提升灵活应变和协同能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突破技术瓶颈制约,大力推进强链措施,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我们也意识到,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布局是市场资源配置的自然选择过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绝不是一个国家的事,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需要跨国企业共同应对。”高健表示。
高健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协助跨国企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组织世界经济论坛和跨国会员企业,赴杭州、义乌、成都、大连、天津开展“行走的达沃斯系列调研活动”,组织开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地方城市对接会活动,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政策交流,吸引更多跨国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逐步打造开源政企信息共享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着力优化人员快捷通道和货物绿色通道,打通通关效率,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尽快生效,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国际国内产业链互动。”高健表示。
“中国政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不搞歧视性、排他性的标准规则体系,不搞割裂、贸易、投资技术的高墙壁垒。”高健呼吁各国企业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1+N”的制度体系加快完善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司长杨洁在会上表示,各地区、各部门以2020年1月1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主动作为,探索创新,持续加大改革力度,为市场主体活力逐步恢复创造了有力条件,也为中国经济恢复稳定增长提供了市场空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所以我们在抓中国营商环境改革的时候,重点是抓制度建设。近年来,《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正式实施,开局良好,不仅国家层面有了法律的制度建设,各省也是一样。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这些地区,此前就有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这些年进一步对照国家条例规定又主动修订了这些法规。有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地方性政府法规或者是规章制度来优化营商环境,包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大中城市,甚至银川、晋中一些地级城市也都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了地方性的政府规章。不少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政策方案,从1.0版上升到4.0版。目前以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基础,地方和部门法规政策为补充的优化营商环境‘1+N’的制度体系正在加快完善,我们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有了很好的法制保证和制度支撑。”杨洁说。
据杨洁介绍,中国的市场准入不断放宽,简政便民的改革行动深入实施,盖章、确认、告知证明这些环节,手续大幅减少。同时,监管执法不断规范,各地区、各部门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非现场监测和非接触执法,“双随机、一公开”成为日常监管基本方式。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连通了46个部门和所有的省区市,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的总枢纽,信用中国网站累计访问量超过1.2亿人次,归集信息近600亿条。2020年,中国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目前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深入推进,通过加快政务数据共享和电子证照的跨省互认,为企业服务的服务事项基本上实现了“一站式”和网上办理,而且有更多事项可以跨省通办。
与此同时,中国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还在不断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国务院部署建立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2018年来连续4年在98个城市开展了营商环境评价,覆盖到所有省区市,全国层面各个城市的营商环境都在努力改善、普遍优化。
据悉,下一步,中国将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推进服务供给的精准化;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更多网上办、掌上办、移动办、指尖办数字化服务场景,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全程可办。
中央与地方联动:为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提供优质服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副司长吴红亮在会上表示,未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对外开放,更加广泛地引入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商业模式。
“公平的市场环境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吴红亮表示,去年中国政府出台的应对疫情的税收、金融、社保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对内外资都是同等适用的。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在华美资企业认为,在中国得到公平待遇的比例提高了7个百分点,欧盟商会和其他国家商会及企业都做出了类似表态。“在大家关心的环节,例如政府采购、土地供应、税费减免、标准制定、项目申报等方面,我们会依法平等地对待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也可以通过投诉机制和沟通渠道解决外资企业合理诉求,促进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
吴红亮表示,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已经在今年1月份正式实施,共增加了127个鼓励条目,主要鼓励外资更多投向三个方向:集成电路设备、关键原材料、零部件等制造业;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中西部地区。“我们希望通过贯彻落实好鼓励目录,促进外资基本盘的稳定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成立了重大外资项目的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解决重大外资项目落地遇到的问题。据悉,到目前为止一共确定了4批重大外资项目,今年将继续把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作为重大外资项目支持的主要方向,鼓励外资企业参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这些领域,同时发挥好国家层面的重大外资项目示范作用,推动吸引外资较多省份健全地方层面促进重大外资项目的机制,通过中央和地方联动为外资企业在华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作者:季晓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