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汽车行驶在滨湖境内的环湖道路上,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前期,通过对“山、湖、花、草、文”进行空间重塑,沿湖沿山的更多空间被打开,车行一路,远处可看山,近处能亲水。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滨湖固有的底色,在坚定追求“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目标定位下,滨湖在产业和科创等方面又不断增添亮色,底色和亮色交相辉映:今年的“首季报”数据显示,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1%,第三产业占比超六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滨湖区委书记马良表示,滨湖沿湖而立、优势独具,在新的节点上,滨湖要勇挑重担、勇立潮头,更有底气地喊出高质量发展看无锡、无锡高质量发展看滨湖,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产业结构更优
第三产业占比超过六成
5月12日,滨湖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推介会”在上海举办,并与戴德梁行、甫康药业、矽墨电子、裕芯电子等15家实力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涉及领域为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签约总投资达27.3亿元。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压舱石”,没有高质量的项目就没有高质量的产业。前4个月,滨湖持续在产业强区上不断发力,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设计、智能装备、海空核心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产值增幅同比均超40%,其中拥有无锡80%新药研发能力的国家生命科学园前4个月实现销售36.36亿元,新药(13.51亿元)37.16%的占比创新高。
进入“十四五”,滨湖持续放大优势产业的吸引力,聚焦产业链重点环节和细分领域,优化产业空间。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太湖湾科创带等重大战略上,以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抢抓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招引一批有发展后劲的目标企业。在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上,2021年滨湖区优化营商环境“60条”近日发布,从企业事项办理、政策要素普惠、政务服务提升、市场监督规范、企业权益保障等5个方面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
作为区域发展的根基,如果把聚焦滨湖产业发展的视线范围放大到建区初期,惊喜还有更多。因持续推动战略转向、载体转换和方式转变,滨湖三次产业结构由早年的2.5%:61.7%:35.8%变化成了现在的0.3%:34.9%:64.8%,第一、二产业占比不断缩小,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高,上市企业总市值占据无锡“半壁江山”。
滨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背后是“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城市战略定位的明确与坚持。在新节点上,滨湖将深入推进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文化旅游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聚焦优势产业集群,配强政策资金支持,提高产业集聚规模和竞争力,推进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到2025年,六大优势产业集群规模将增至1500亿元。
科创优势更强
依靠创新厚积发展优势
这几天,参观深空深海重大科技成果展成了很多市民的自发行动,曾潜至深海万米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模型令观众大饱眼福,从马里亚纳海沟采集的矿石、海水,也让人大开眼界。值得一提的是,“奋斗者”号的总装集成、压力实验全部在滨湖境内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内完成,可以说是真正的“无锡造和滨湖造”。
其实,“奋斗者”号只是滨湖强大科研力量和科创资源不断产业化的一个缩影。集聚了全市近90%科研院所资源的滨湖区,这些年,创新活力涌动不息,科研成果竞相涌现:发布国内首个物联网基础软件平台;国家超算中心、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先后落地;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两次获得“戈登贝尔奖”……
“十四五”开局,致力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滨湖在科创赛道上再次跑在了全市的前头: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1%,技术合同成交达14.3亿元。此外,生命健康产业专家库组建、“湖湾科创联盟”成立、重磅科创政策助力等一系列科创领域的强大攻势,推动着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领跑”科创、争当长三角创新“高地”,未来滨湖必须依靠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在“三高”上持续发力——
高起点布局创新空间,对标国际一流,系统构建环梅梁湖科创产业发展走廊,形成“一廊引领、多片协同、节点开花”的创新发展格局。
高效能拓展创新资源,发挥院所创新源头作用,支持太湖实验室、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原始创新策源优势和核心能力。
高标准开展创新合作,畅通“一所一策”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推动滨湖创新链与无锡产业链深度融合,打响“滨湖研发+无锡制造”品牌。
生态环境更好
秀美山水添彩宜居之城
太湖佳绝处,最美在滨湖,生态是滨湖最鲜明的底色。一季度,滨湖生态环境质量多个指标继续领跑全市,PM2.5浓度值仅为35.7微克/立方米,无锡最低,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1.1%;降尘量为3.0吨/月·平方公里,同比下降43.4%。水环境上,国省考断面优Ⅲ水比例超过80%。
依山傍水,风光秀丽,面对天赐良“源”,滨湖人一直发着“狠劲”:必须牢牢把握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要求,奋力攻坚,久久为功。
今年滨湖在“高品质湖湾”的追求上继续“刀刃向内”: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不动摇,聚焦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的思路,多个蓝天、碧水、净土等污染防治攻坚指标在2020年“全市第一”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准”提升,比如PM2.5年均浓度要低于30微克/立方米,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要达90%以上。
“高质量发展标杆区是高品质美丽湖湾区的本质要求,高品质美丽湖湾区是高质量发展标杆区的具体体现,两者在目标、要求、内涵上是高度一致、相互贯通的。强调的都是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树立高质量发展榜样、成为高质量的代表。”马良说,生态是滨湖不可复制的资源,也是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核心竞争力,要牢固树立“生态立区”意识,把握好宜居宜业和创新创业的关系,以优美的生态环境集聚优质的创新资源,以创新发展的成效促进环境改善,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促的格局。
当前滨湖正处在“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的重要时期,奋进在“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新征途上,面对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滨湖上下将拿出更大的拼劲干劲韧劲,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记者 邵旭根 周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