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到2023年,国内眼镜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3月18日,据上一次更新信息近4个月后,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月镜片”)再次回复了交易所的问询,更新了招股书。其实在此前不久的2月5日,同样从事光学镜片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江苏视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科新材”)也更新了招股书,与明月镜片一样,视科新材同样申报创业板上市。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近视在国内发病的比例较高,国内青少年近视眼总体发生率为53.6%,大学生总体发生率超90%。面对巨大的视力矫正市场,博士眼镜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士眼镜”,300622.SZ)以及诸多民营眼科医院争相布局视光市场。

虽然国内有着巨大的视力矫正市场,但因国内企业在光学材料方面起步较晚,使得国内的光学镜片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并不强,很多企业的核心材料需要从海外进口。相较于视力矫正行业的巨头依视路陆逊梯卡(以下简称“依视路”),在光学镜片方面,明月镜片、视科新材的实力仍比较弱。争相申报创业板上市的明月镜片、视科新材又有怎样的竞争优势呢?

营收、盈利表现各有优劣

明月镜片、视科新材营收情况对比

1.png

数据来源:Wind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之前,视科新材主要从事视光学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17年出于扩充公司产品线与规避同业竞争的考量,视科新材收购整合了实控人刘建中关联方的光学镜片相关生产设备与配套资源,使得公司光学镜片方面的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大幅提升。因增加了关联方光学镜片方面的收入,2018年视科新材的收入较2017年相比出现大幅上涨。

在收入结构方面,明月镜片的收入构成较为单一,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光学镜片。在视科新材的收入中,则有一部分来自于视光学材料,光学镜片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仅在70%左右。

从收入规模上来看,较早从事光学镜片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明月镜片在收入规模上大幅超越了2017年才将业务重点放到光学镜片市场的视科新材。明月镜片预计,2019年公司镜片的出货量在国内镜片总出货量中的占比超过了13%。不过与视科新材相比,明月镜片在收入增长方面低于视科新材。

明月镜片、视科新材扣非净利润情况

2.png

数据来源:Wind

在销售模式上,明月镜片与视科新材存在着差异。明月镜片倾向于直接销售给终端眼镜店,因此更注重品牌宣传,造成公司销售费用居高不下;而视科新材则倾向于将产品销售给经销商,因此在品牌宣传上无过多投入,公司的销售费用率明显低于明月镜片。

明月镜片与视科新材在销售策略上的不同态度也影响了他们的盈利能力。因视科新材销售费用率低,降低了公司整体的期间费用率,使得在视科新材与明月镜片在扣非净利润方面相差不大,虽然明月镜片在收入规模上大幅领先于视科新材。

明月镜片、视科新材销售毛利率情况

3.png

数据来源:Wind

从盈利能力来看,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期间,无论是明月镜片还是视科新材均连年提高光学镜片的出厂价格,这也使得两家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在报告期内持续上涨。不过相较于视科新材,明月镜片将公司的产品重心放在高折射率镜片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上,这些产品的溢价会比较高。

据了解,在相同的度数下,镜片的折射率越高,打磨完成的镜片就越薄。对高度数的近视患者来说,高折射率的镜片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加上明月镜片最近几年投入了大量的广告,产生了一定的品牌溢价,因此明月镜片的镜片产品出厂价格更高,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也高于视科新材。而在折射率方面不占优势的视科新材,也在发挥自身在特种镜片上的特长,以提高公司产品的溢价率。视科新材在蓝光防护技术、光致变色技术上就有着一定的技术积累。

不过,因明月镜片、视科新材在销售投入上的不同态度,造成了明月镜片、视科新材在销售净利润率上出现了与毛利率完全不同的情况,2017年-2020年上半年期间,明月镜片的销售净利润率仅有5.09%、8.21%、14.58%以及10.73%,而视科新材除了2017年计提股权支付金额造成公司销售净利润率为负值外,其他报告期的销售净利润率均在20%以上,大幅高于明月镜片。对明月镜片来说,如何控制费用率,提高盈利能力是对公司管理层的考验。

市场增长缓慢产能利用不足

明月镜片、视科新材产销率情况

微信截图_20210401211859.png

数据来源:招股书

单看光学镜片成片的产能,截至2019年末,明月镜片的产能为3851万片/年,视科新材的3138万片/年,明月镜片的产能要高于视科新材。据全球调研机构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研究显示,虽然国内的眼镜市场十分巨大,但行业的增长率却并不高,2018-2023年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预测的眼镜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仅有3.81%。

在2017年-2020年上半年期间,明月镜片、视科新材的产能利用率与产销率的情况也能反映下游眼镜市场低增长的困境。虽然在2017年-2020年上半年期间,明月镜片连年提高产品的售价,但较2018年相比,2019年的镜片销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公司的收入增长也因此放缓。在2017年-2020年上半年期间,明月镜片都存在控制生产来消化库存的情况,但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存货在流动资产中的占比仍高达23.27%。

视科新材2018年才开始将公司的业务重心放到了光学镜片上,目前产品销售情况良好,但从产销率情况来看,视科新材在市场开拓上也面临较大压力。在2017年-2020年上半年期间,视科新材存在存货快速积压的情况,其存货余额由2018年的5061万元上涨到了2020年上半年的6682万元,不到三年间上涨了逾30个百分点。在低增长的市场中,如何提升自身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是明月镜片、视科新材未来比拼的重心。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产能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明月镜片仍拟募集近3亿元资金,扩建1650 万片/年的新产能,将公司的产能再扩充逾4成。视科新材则拟募资搬迁、扩建光学镜片产能并新增年产1.1万吨光学树脂单体的产能。不过2018年-2020年上半年期间,视科新材视光学材料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最低时产能利用率仅有67.07%,最高时也未超过90%。而报告期内,视科新材销售的光学镜片也主要是PC镜片,并非树脂镜片。

明月镜片、视科新材研发费用率情况

5.png

数据来源:招股书

至于研发方面的情况,从研发投入的绝对金额看,2017年、2018年明月镜片的研发投入金额明显超过了视科新材。不过,自2019年之后,视科新材在研发投入金额上已超过了明月镜片。在研发上的投入持续增长使得视科新材的研发费用率在报告期内快速上涨;而同周期内,明月镜片的研发费用却未有明显增长,因此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明月镜片的研发费用率呈下降的趋势。

不过从明月镜片和视科新材研发人员的数量来看,深耕光学镜片领域的明月镜片实力要稍强一点。截至2020年上半年,明月镜片有研发技术人员101人,同期视科新材的研发技术人员仅有68人。此外,在员工学历构成上,明月镜片也占优势,截至2020年上半年,明月镜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在公司总员工中的占比为18.62%,高于同期视科新材的6.55%。

在专利储备上,明月镜片也有优势。截至2020年9月,明月镜片拥有7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外观专利20项;同期,视科新材仅有3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值得注意的是,就视科新材披露,视科新材存在聘用兼职研发人员以弥补公司研发能力不足的情况。针对兼职研发人员能否保障公司研发项目持续性等问题,《投资者网》也咨询了视科新材董秘办,但未能得到对方的回复。

流通成本过高“批零”差价巨大

一直以来,眼镜行业在不少人眼中是一个“暴利”行业,明月镜片披露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一说法。以明月镜片生产的1.60(折射率)防蓝光非球面树脂镜片为例,2019年该种镜片明月镜片的销售价仅为每片13.96元/片,而公司披露的零售商售价却达到了152.54元/片,二者之间的差值已接近11倍。视科新材虽然未披露产品的零售端售价,但公司的出厂价格并不高,平均每片镜片的出厂价仅在10元左右。

不过这样的高溢价主要集中在零售端,像明月镜片、视科新材这类材料生产商,自身的毛利率与利润空间并不大。目前在眼镜材料市场,依视路无疑是绝对的王者,2019年依视路眼镜镜片与镜架等产品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73.9亿欧元。在国内,依视路也早已通过合资的形式,占有了国内大部分的市场。

博士眼镜招股书披露显示,主要做眼镜零售的博士眼镜,公司采购的镜片产品主要是海外品牌,作为国产品牌的明月镜片未能成为博士眼镜2016年、2017年最重要的镜片供应商,仅成为了博士眼镜的辅助供应商。国产品牌起步较晚,海外品牌占据了主要的眼镜市场,这或许是造成明月镜片、视科新材产品出厂溢价与毛利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此外,截至目前市场缺乏较大型的连锁眼镜门店,也使得眼镜市场较为分散,让明月镜片、视科新材这类材料生产商不得不依赖经销渠道销售,从而增加了镜片的分销、流通以及回款成本。面对下游市场较为分散,公司产品利润空间不大的情况,明月镜片、视科新材在公司申报IPO之前均或多或少存在缴纳社保方面违规以降低公司人工成本的情况。

主要的材料依赖从日韩进口也是明月镜片、视科新材这类企业所面临的另一个难题。若能找到国内替代材料,或者自主研发出相关材料,无疑会大幅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提高公司的利润空间。

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预测,到2023年,国内眼镜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这个千亿市场会成就一批企业,明月镜片、视科新材若能抓住机会顺利上市,无疑会提振国产镜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大幅提升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但从两家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增强公司经营的合规性,提高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将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作者:吴微)

标签: 突破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