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灰色民宿”何以屡打不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旅游市场持续走热,非法民宿再度冒头。近日,媒体调查发现,北京个别小区有民用房被改造成民宿公开揽客,既扰乱了正常社区秩序,也涉嫌违法经营。

近年来,文旅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年轻人个性化、特色化的消费需求旺盛,民宿成了住宿消费的重要选项之一。同时,对于业主来说,将自己短期内闲置的房屋租出去获得一份收入,也是一种“双赢”。利好之下,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成为许多网络旅游平台重点发力的增量业务。但随着交易越来越多,订单毁约、坐地起价、货不对板、卫生堪忧等质量问题愈发凸显,“民宿”屡屡成为“民诉”。

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推动住宿消费高质量发展,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完善相应监管。就拿北京来说,2020年,北京市住建委等四部门明确要求对短租住房按区域实行差异化管理,首都功能核心区内禁止经营短租住房,其他区域的城市民宿则需要六大证件齐全。随后又进一步开展了大规模的民宿整顿行动。然而从现实来看,还是有不少业主怀着侥幸心理,在证照不全的情况下,偷摸做着民宿生意。

徒法不足以自行。“灰色民宿”之所以屡打不绝,难以实现有效日常监管是一大主因。一方面,如今邻里关系不像过去熟络,民宿又是无接触管理,通过网上预订、结账,房东给住户发门锁密码自行入住。因此,家门一关就很难有外人知晓究竟是业主自住还是旅客歇脚,投诉很容易“证据不足”。另一方面,谁来监管也是个现实问题。物业公司、业委会、居委会虽然与小区管理密切相关,但谁都没有执法权,最多只能贴点宣传材料、做做口头劝告。而执法部门一是人力有限,二是缺乏足够的处罚手段。种种现实困境下,监管就成了“打地鼠”,民宿也玩起了“躲猫猫”。

就现实来看,“灰色民宿”多为线上揽客,那么管住其上线的渠道,才能打到七寸。据调查,虽然许多平台禁止“六证”不全的民宿上线,却给商住两用房和托管机构留了口子。这就导致,或是有业主把自家的住宅和商住两用房源混合注册,逃避审核;或是由托管机构将房源整体包装上线,完成“洗白”。由此可见,除了线下监管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加强执法的准度、力度,也需要进一步督促线上平台履行主体责任,防止其在民宿信息源上放水。多方发力,齐抓共管,民宿行业才能够健康发展,消费者和社区居民方能安心放心。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