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为建设农业强省贡献科技力量——安徽农业科技创新十年成果回眸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强化问题导向,聚焦产业需求,突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三大核心能力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农业科技服务效能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稳步提升,科技强农作用日益显现。农业科技创新为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推动农产品供给充足、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建平台为提质增效


(资料图片)

“科研院校农业类国家级自主创新平台建设首次实现零突破。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新增5家(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工程实验室、茶叶化学与健康实验室、农业生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水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发展迅速,全省国字号企业研发平台达11家,一批生物种业、中药材精深加工、现代农业装备等重点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省部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稳步增长,覆盖种质资源保护、主要粮食作物、重要农产品、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等领域。”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纵风云介绍。

该省持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性科研条件能力建设,十年间全省省级以上各类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总量达214家。其中,新增国家级平台14家、省部级平台131家,逐步形成以高校科研院所国字号自主创新平台为引领,以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为骨干,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为支撑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示范应用场景也随之不断拓展。全省新增各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536个。其中,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07个,省部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378个,在全省主要农业县建立产学研合作研发机构51个,太和县、庐江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农业科技先行县创建试点单位。

据了解,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历经十余年攻关和应用,建立绿茶品质评价理论基础,创制了茶叶品质分析仪和茶叶色选机新装备,创建绿茶自动化加工技术体系及生产线,技术装备推广至全国所有产茶省1200多家茶叶企业,累计销售自动化加工生产线2714台(套),出口至越南、印度和韩国等10个国家。安徽省农科院在国际上率先破译了石榴基因组遗传密码,培育出多个拥有国家植物新品种权的优良新品种,为我国石榴品种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保障。

沿淮主要粮食作物涝渍灾害综合防控关键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作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攻克作物涝渍抗性和致灾减产机理以及抗性评价方法瓶颈,创新玉米和小麦抗涝渍关键技术,首创“旱稻-小麦”结构避灾新模式和旱稻机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为沿淮主要粮食作物涝渍防控、稳产增产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该技术应用1.47亿亩次,小麦玉米增产约555.9万吨,增效达137.01亿元。

抓应用促技术转化

来到芜湖市弋江区白马街道新义村的安徽袁粮种业科学研究院核心科研育苗基地,研究院院长乔保建博士正在整理已经研发的中晚稻种子、计划分到各项目点进行多点测试。在新品种方面,安徽省农业科研院校瞄准种业“卡脖子”难题,紧扣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持续开展种业创新、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11家,位居全国第二,培育国审新品种13个、省审植物类新品种52个。小麦抗穗发芽种质创制与新品种选育突破、耐高温抗锈病玉米系列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达800万亩、肉鸭新品种强英鸭全国市场占有率31.75%、“皖南黄兔”新品种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新装备方面,国内首台套智能测土机器人诞生在安徽,它可以实现土壤养份与重金属等各项指标高通量、低成本、自动化检测;新型玉米免耕播种机、自走式热雾机和无人驾驶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等玉米全程机械化装备,解决了人工插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杂交稻制种母本插秧机和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插秧机等7大系列新装备,解决了用种量大、穴播量调节难、草害频发、除草难度大等农业难题。该省依托科研院校和企业创新平台,服务全省30多家农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10项,取得14大系列新装备和2大系列农机新产品。

在特色经济作物、畜牧业、农产品加工、水产品等新技术方面,围绕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开展多项行动,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其中水稻两系育种、茶树生物技术、蔬菜育种与栽培、秸秆综合利用等领域研发水平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开展种植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双季稻北缘地区早籼稻新品种选育、水稻丰产优质与绿色增效协同机械化栽培、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等13项核心技术,在该省陆续创造双季稻、单季稻、再生稻亩产1000公斤以上高产典型;小麦绿色高效栽培、玉米绿色高效栽培及油棉农作物栽培等17项关键技术解决了种植管理粗放、机械化水平低、比较效益低等难题,推动了大宗和特色农作物绿色安全高效发展及全程机械化生产。

在新模式方面,聚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十大千亿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全产业链发展等关键领域,开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种养、秸秆综合利用、电商农业、农旅融合等现代农业模式创新与推广,取得33项标志性技术模式。

聚人才强基层力量

去年12月,安徽省首届全省高素质农民技能大赛在芜湖举办,来自16个市代表队92名选手在水产养殖、联合收割机驾驶两个比赛项目中角逐。一批扎根基层从事农业、理论业务扎实、技能操作过硬的新型职业农民脱颖而出。安徽省始终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成长机制,加大“紧缺”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引进培育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人才保障力度。引进培育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十年来,全省引进或培育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神农青年英才等国家级农业科研人才22人,获省级农业科研领域特支人才、皖江学者、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的达40人。争创国家级农业科研团队11个,新增安徽省委组织部“115”产业创新团队14个。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调整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192个综合试验站、83个专业研究室和18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原则,强化协同创新,展开试验示范,有效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化应用能力。

“科技特派员+”提档扩容。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团143个、工作站380个、示范基地227个,带动全省选认科技特派员17052名,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四个一”工作扎实推进,16个市、104个县(市、区)均培育科技特派员服务标杆点、样板点,建设长期稳定帮扶点1205个。去年以来,全省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309个,直接惠及农户32.2万户,促进企业增收13.2亿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5亿元。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连续十年在全国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其中5年位列全国第一。全省90个项目县每年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300个以上,参加观摩培训的农技人员、高素质农民达10万人次以上;建立省、市、县(市、区)主推技术遴选发布机制,每年遴选发布主推技术1000项次以上。10年来,每年分专业、多渠道对全省1.3万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连续5天的能力提升脱产培训,累计培训12万人次。

标签: 科技特派员 农业科研 粮食作物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