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乡村走,恍若画中游。景色醉人的广西灵川县九屋镇甘草村,借全区“乡村振兴+行动学习”项目试点东风,打造出多处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特色景点,仅春节期间就吸引游客5000余人,有力带动当地村民增收。
(资料图片)
广西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学习”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3个主题,在全区32个县(市、区)实施33个试点项目,探索打造推动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干部成长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的新模式、新机制,让行动学习在乡村振兴中加出速度、加出质量、加出效益。
变“单兵作战”为“集团进军”
抓住关键问题,就抓住了项目的“牛鼻子”。在贵港市港北区“高标准农田+智慧农田”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定期组织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村民代表以及相关部门“五方会谈”,群策群力研讨解决田块怎么并、项目怎么建、建后怎么管等难题。
据港北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泽龙介绍,在工作合力上做加法,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该项目建设工期提前了半年以上,多抢了一年农时。示范区如今已成为广西首个“智慧农田+稻虾种养”示范基地,取得“一水两用,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成效。
在推进实施试点项目中,各项目团队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采用行动学习常用的“头脑风暴”“团队列名”等意见收集和分析工具,深入分析试点项目推进中的问题症结,破解关键堵点问题170多个,把各方的智慧和力量调动起来,变“单兵作战”为“集团进军”,推动工作提速、提质和提效。
与此同时,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4部门联合开展送训下乡,利用广西行动学习研究会的专业指导和优势师资,组织106个县(市、区)开展行动学习“万人大学习、万人大研讨”,全区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行动学习培训覆盖率达80%以上。
变“坐而论道”为“学干融合”
在百色市右江区六沙柑橘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试点项目建设中,右江区坚持“干中学、学中干”理念,从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选配68名熟悉市场经济、精通产业发展的专业型干部,组建成项目团队,进驻项目一线。
“我们已建有16个‘行动学习+’实训基地,开发4门行动学习特色课程和3条精品培训线路,把培训课堂拓展到工作一线,把一线实践融入培训课堂。”百色市右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航星说。
把团队建在项目上、融入中心工作中,推动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让干部干即是学、学即能用、用即有效。33个试点项目在一线组建100多个实施团队,很好地破解了学用脱节的问题。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效,是“乡村振兴+行动学习”项目的鲜明特征。按照“标准化的理念、规范化的流程、系统化的管理”原则,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织编印了全区第一个针对“行动学习+”项目的评价标准和评分细则,重点考核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创新理念、模式、路径、效果。
“我们整合撬动各类涉农资金5.8亿元,支持‘乡村振兴+行动学习’项目建设,选树打造7个自治区示范点。”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各市县开展“行动学习+”项目已达100多个,正在将“乡村振兴+行动学习”模式探索延伸拓展到乡村振兴工作各领域。
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
永福县是广西“乡村振兴+行动学习”示范点之一,永福县委编办副主任谢斌在项目启动之初主动申请加入。“参与早,有利于发现优秀干部,充实后备干部力量。”他先后物色推荐了熟悉罗汉果产业的干部人才16人。
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干部,行动学习就向这方面聚焦、发力。各级组织部门坚持在“赛场”上选“千里马”、在实战中选实干家,遴选一批有思想、有干劲、有潜力的干部。
靖西市试点实行“项目领办机制”,让团队成员主动认领项目清单。柳州市柳南区设置观察员,观察干部的主动度、参与度、贡献度等。平南县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领域精选团队成员,注重年龄层次合理、职务层级合理、倾向基层干部……各地坚持将试点项目建设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战场、主考场,让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实施,做成一个项目、成长一批干部。据不完全统计,在33个试点项目团队中,县乡优秀年轻干部比例达35%以上,已有200多名团队成员因表现突出获提拔重用。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部署,会同农业农村等部门把行动学习与三农干部教育培训、干部能力提升深度融合,培养打造一批善于运用行动学习的干部队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更多“广西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