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螳螂观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 | 陈浩然
Shopee败走欧洲,与被美国列入2022“恶名市场”名单有啥关系?
坦率讲,没啥直接关系。
Shopee是今年1月关闭欧洲波兰站,全面撤出欧洲市场。美国2月发布的2022“恶名市场”名单在此之后。尽管这也不是Shopee第一次被列入,而是好几次了。
今年这次报告提到,Shopee主要服务于东南亚、拉丁美洲于欧洲,除了中国台湾的Shoppe外,所有Shopee平台上假冒商品数量相当惊人。
国内,大家都懂美国这个“恶名市场”名单啥回事,无非是打着市场的幌子,干着政治的勾当罢了。但在欧洲有没有影响,你们可以去猜。
顺便提一嘴,东南亚的Lazada一次也没有被列入这个名单。这或许跟两者之间的发展模式不同有关。
当然,这也不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
我想说的是Shopee的发展模式,跟它撤出欧洲市场这事,有很大关系。
它的模式,其实跟国内很多平台发展类似。即前期通过补贴低价+引流,疯狂扩张,后面钱不够烧了,就转而一缩再缩。
Shopee呢,前期不负众望,从东南亚不断做大,再到杀入拉丁美洲、欧洲,风风火火。
现在呢,说好听点是聚焦,但要说一缩再缩,也没什么毛病。
有人说,Shopee高开低走是打法的问题。
我认为不是的,打法没有好坏。
但这种打法有两个前提,一是钱足够烧,二是能烧到占绝对市场份额的时候。因此,有些平台资金能够持续跟上,烧出来了,就成了英雄,但大多数都是不够烧的。
遗憾的是,这两点,Shopee暂时来看还没有达到。
一个是它在东南亚一直有Lazada这个“宿敌”,以及Tiktok这个“新入侵者”,这两个技术、资源都不差。
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母公司Sea游戏业务受挫之后,Shopee的钱不够烧了。
钱不够烧,就意味着给商家和消费者让利可能会变少,所以才有了2022年Shoppe对商家提点涨价这事。
因此,Shopee撤出欧洲,第一个因素跟母公司没以往那么多钱去投入补贴了有关系。如果不踩刹车,对这种模式发展的企业意味着什么,相信生鲜电商的故事大家听得不少。当然,Shopee还没到那个程度,但从裁员,撤出欧洲这事可以看出,压力还是很大。
同时呢,电商平台如果想用低价产品引流,除了补贴品牌产品外,就难免会碰到白牌或者山寨品牌商品在平台变多这事。
Shopee崛起之时,东南亚电商还处于发展初期,用户对产品和服务要求没那么高,低价是很好走的,就好比国内前几年的下沉市场。
但在发达的欧洲,用户对商品和服务要求更高,这条路肯定没那么好走,这是第二个因素。
值得一提的事,东南亚电商市场与国内电商市场刚兴起时不太一样,就是网络更发达,信息流通更快,随着电商进化,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物流服务等要求在变高。
因此,除却在欧洲、南美等市场收缩外,Shopee在东南亚这种低价补贴+引流的模式也面临转型压力。
原因很简单,任何地区的用户不是为了买便宜,而是为了占便宜。低价当然人人喜欢,但这是建立在质量、服务保障的基础上,这点白牌占比较重的Shopee不占优势。
第三个因素,就是Shopee做电商的模式是比较轻的。尤其是在欧洲,Shopee的仓储物流等支撑跟亚马逊、速卖通等竞对相比,差距较大,对电商业务的助力有限,也拖了后腿,面临竞争压力过大,这也导致了Shopee最终败退欧洲市场。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