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赤水河畔绿意盎然,百余万亩翠竹迎风招展、生机勃发。竹农们有的忙着采挖冬笋,有的忙着间伐竹子,有的忙着种植竹荪……这是记者近日在贵州省遵义市下辖县级市赤水市看到的繁忙景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进入赤水,便进入一片翠竹的“海洋”,这里拥有连片竹林132.8万亩,竹产业年综合产值达73亿元,被誉为“西南竹海”。近年来,从种竹卖笋到种竹造纸,再到发展竹文化,翠竹产业链不断延伸,逐步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发展了绿色经济,带来了低碳生活,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生态加与减,激活绿色价值
“两山夹一沟,沟深坡又陡。人在两山住,水自沟中流。”这是赤水河畔的真实写照,近些年当地推动竹林做加法、石漠化土地做减法,让河两岸高山披上翠竹。
贵州省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景色(2020年6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赤水市复兴镇风溪村位于赤水河畔海拔近700米的大山上,70岁的农民官仕华在竹林下发展生态种养,销售蜂蜜、土鸡、竹笋的收入解决了一家七口人的吃穿用度。“土鸡每斤卖到35块,比外地饲料鸡贵了近1倍,仍旧很好卖。生长环境好,鸡肉味道好。”官仕华说。
这是贵州省赤水市复兴镇风溪村的竹下养鸡项目(2022年11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官仕华曾经历过赤水河畔的生态困境。本世纪初,风溪村村民仍旧靠砍树卖木材为生,沿着赤水河谷垦坡种地。官仕华回忆说,树越砍越少,地越种越薄,露出地面的石头越来越多,“栽下一偏坡、收回一箩筐”,大量泥沙冲入赤水河,让赤水河变成了“黄河”。
那时的赤水曾陷入“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困境,森林覆盖率曾跌至63.4%,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一半,每年440多万吨泥沙冲入赤水河。
为扭转生态恶化趋势,赤水决定退耕还竹。近20年来,当地1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的坡耕地陆续退耕还竹,森林覆盖率提升到82.51%,实现人均7亩竹。
游客在贵州省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内游玩(2020年6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森林覆盖率提升将生态环境推上良性发展轨道。统计数据显示,赤水市水土流失面积从国土面积的54%缩减到5%。赤水市丙安镇艾华村驻村第一书记穆世洪说,以前暴雨之后,赤水河的水连续10多天都是浑浊的,现在暴雨之后一两天河水就变清了。
赤水市水务局水资源水保股负责人姜群力说,赤水河在赤水市的出境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水以上,水土流失面积近5年减少了381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恢复让赤水河水环境日益变好。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显示,近年来,赤水河珍稀鱼类不断增多。监测发现,胭脂鱼的数量大幅增加,黑尾近红鲌、鳗鲡等消失多年的土著鱼类逐步恢复。
贵州省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景色(2019年5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在“双碳”探索进程中,竹林碳票的诞生成功将竹林资源变成了资产。2022年10月,贵州省首张竹林碳票——赤水丹青碳票正式发行。赤水市晟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凭借自有的10万亩竹林产生的固碳效果,获得了这张碳票。该公司工程部副部长王浩宇说,银行以碳票作为质押物,授信公司5000万元用于竹林碳汇开发,目前1000万元贷款已经到账。
据赤水市林业局测算,2021年启动森林碳汇开发以来,符合森林碳汇开发的森林面积约150万亩,以30年计入期算,可固碳约9000万吨,价值约45亿元。
产业进与退,促进和谐共富
赤水四季有笋,四季有竹。入冬后,艾华村迎来冬笋出产旺季。年近半百的村民李龙书背着背篓,扛起锄头,开启了早出晚归挖冬笋的作息模式。“今年冬笋价格好,每斤最高时能卖到38块,一天可以挖30斤左右。”李龙书说。
2022年10月27日,在贵州省赤水市宝源乡联华村,农民收获竹笋。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返乡创业的“竹笋兄弟”李由、李远富,创办了一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李远富在当地收购新鲜竹笋,李由负责销售。村民们采挖的竹笋在合作社车间经过打冷、包装、发运,第二天就会出现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市场上。
2022年11月30日,工人在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内生产竹笋食品。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有些竹笋经过深加工,被制作成保质时间相对较长的半成品或熟食。在赤水河畔的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公司经理邓启彬指着一款刚刚推向市场的高山绿笋说:“产品采用最新研发的保鲜技术,每斤笋的附加值提升30%以上。”
竹笋之外,竹林成为赤水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广泛发展林下养鸡、林下竹荪等林下经济的同时,逐渐形成的竹—竹浆—原纸—纸品、竹—竹渣—竹纤维板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将竹子“吃干榨净”。
赤水市大同镇华平村村民王德洪拥有数十亩竹林,今年采伐了40吨竹子。“成年竹林每亩每年可采伐至少1吨竹,每吨可卖450元,今年竹子带来的毛收入达到18000元。”王德洪说。
王德洪采伐的新鲜竹子被切成小块后,送入几公里外的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用于造原纸。“竹片经过加工,被分解为‘黑液(主要成分是木质素)’和竹浆,竹浆用来造原纸,‘黑液’提浓后用作燃料,剩下的木屑卖给附近的生物燃料发电厂用于发电,几乎没有浪费。”该公司副总经理王云义说。
在贵州汇美佳源纸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42岁的包装工段练在这里工作了4年,月收入4000元。该公司董事长周书生说,目前该公司拥有20条抽纸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一个班可以生产出5万包抽纸,今年销售收入已近2亿元。
10多年来,赤水坚持拒绝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入驻,清退原有污染企业,依托竹资源,发展笋业、竹业,延伸产业链,如今已有一批创新型企业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竹生态食品、造纸、建材等10多个领域近300个品种的竹产业链条,竹加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带动竹农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生活取与舍,掀起低碳时尚
2022年11月30日,工人在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内生产竹制品。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翠竹三年成材,可再生能力强,竹制品以低碳著称。“无竹不成家”是赤水人生活的常态,竹制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劳动用的簸箕、竹篓,睡觉用的竹床、竹席,做饭用的甑子、刷把,出行用的斗笠、雨伞……借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竹代塑”“以竹代木”的低碳生活理念正成为时尚。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独竹漂协会会员在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竹海湖训练(2020年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一人驾一根翠竹,游于河面,或起舞、或跳竿、或倒划……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独竹漂的画面。一条条短视频获得超亿次点赞,通过直播带货,将赤水竹文化传播开来,带动可再生、低碳环保的竹制品走入大众消费市场。
2019年11月11日,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在加工竹子。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近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的工坊内,原竹加工、竹材制作、编织、包装的流水线快速运行,数十名篾匠正紧张有序地赶制竹产品。竹编茶具、竹编手提包、竹编首饰等数十款竹编工艺品陈列在柜子上。
“今年竹茶具、竹酒具、竹灯饰等家用竹编产品的销售收入能突破2000万元,同比增长66%以上。”杨昌芹说,市场需求折射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多人正向往质朴生活、低碳生活。
另一名赤水竹编传承人唐小容瞄准酒厂、食品厂等工业企业产品包装低碳转型的机遇,发展工业用竹编产品。
赤水市竹城竹艺加工坊内,唐小容带着30多名篾匠正忙着编织抬渊和酒提篮,他们要赶在春节前完成酒企的订单。60多岁的老篾匠汪代理夫妇在这里工作,她负责编织,丈夫负责破篾,每编好一个抬渊,可以拿到9元报酬。
2022年11月29日,在贵州省赤水市竹城竹业加工坊,赤水竹编传承人唐小容在编织竹制品。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不少企业看到了依托竹子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商机,抓紧布局竹工业产业链。
赤水河边,家具生产商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已经形成完整的竹家具、竹装饰品工业化生产线,每年要消耗新鲜楠竹两万余吨,生产的竹家具、竹地板、竹马桶盖畅销10余个国家和地区。
“10年前,国内装修大多使用瓷砖或木地板,公司生产的竹地板全部出口。近10年来,比瓷砖更环保的竹地板在国内越来越受青睐,公司生产的竹地板国内销售比例最高时达到90%以上。”该公司总经理姚连书说。
环球讯息:一根翠竹的绿色“账本”——从“西南竹海”透视乡村民生画卷
一根翠竹的绿色“账本”——从“西南竹海”透视乡村民生画卷
【全球速看料】环球漫评|“五个一百”:筑牢网络正能量精神高地
环球漫评|“五个一百”:筑牢网络正能量精神高地
新华时评 | 白衣执甲,坚忍不拔
新华时评|白衣执甲,坚忍不拔
速看:“年夜饭基本订满了”|开局之年看中国
“年夜饭基本订满了”|开局之年看中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医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不得标注虚假夸大内容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医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不得标注虚假夸大内容
重点人群“关口前移” 各地构筑基层保障健康防线
重点人群“关口前移”各地构筑基层保障健康防线
印媒:2023年数字转型五大趋势
过去几年的情况表明,企业需要适应...
世界热推荐:港媒:香港珠海深化航空产业合作
香港机场管理局与珠海市政府于2022...
全球时讯:广西桂林:推动绿色金融加速发展 助企纾困“轻装上路”
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青山连绵,碧水悠...
天天新消息丨2022年11月新加坡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6.2%
新加坡统计局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全球看点:全球连线|伊拉克民众控诉美国侵犯主权并四处制造动乱
1月3日,伊拉克人走上街头,举行纪...
全球观热点:埃及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埃及投资和自由区总局近期发布的报...
头条焦点:泰国大规模庆祝新年 盼游客回归
2022年12月31日起至2023年1月3日...
环球看点!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连日来,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各...
当前滚动:日本物价高企影响民生
日本央行近期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
四川举行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
1月3日上午,四川省一季度重大项...
环球快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2023“欢乐春节”媒体招待会
4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2023“...
天天快讯: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短期内不会降息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4日公布的2022...
观点:塑造新优势 奋力开新局——江苏锤炼实体经济“看家本领”
承压复苏,迎难而进。面对困难挑战...
天天微头条丨瑞士巴塞尔大区欢迎中企投资发展
瑞士巴塞尔大区招商创新局亚洲区负...
河北冬季保供顺价难缺口大,上游被指限供致停气频发
今年冬季供暖期以来,河北省多地出...
真抓实干,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
真抓实干,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
热点!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启动 多款罕见病药、新冠口服药首次“开谈”
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启动多...
天天热讯:国产首个ECMO产品,获批上市!
国产首个ECMO产品,获批上市!
国内六成以上目的地机票预订量超去年
国内六成以上目的地机票预订量超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