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消费数字科技服务商乐信发布2023年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2023年Q1乐信营收29.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利润(Non-GAAP EBIT)4.38亿元,同比增长181%。营收与利润较去年同期双双实现大幅增长,超出此前市场预期。
在业绩报告中,乐信还披露,今年一季度公司总用户数达到1.94亿人,同比增长13.7%;交易额达到609亿元,同比增长41.2%;管理在贷余额突破千亿元,达1070亿元,同比增长28%;。
对于乐信一季度业绩大涨,公司CEO肖文杰将原因归结于“随着疫情结束,消费市场逐步复苏、宏观经营环境持续改善,消费金融迎来重要机遇期”。
(资料图片)
成立于2013年,乐信以提供消费场景的金融借贷服务起家,旗下产品包括国内首家线上分期购物商城分期乐,全场景信用消费产品乐花卡,新型分期购物平台买吖。
创始人肖文杰曾任腾讯财付通产品总监,创始团队也不乏腾讯系。总裁吴毅为前微信支付总经理,COO乐露萍为前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市场部总经理。
乐信成立不久便拿到险峰长青的天使轮融资,分期乐商城上线。公司随后又陆续获得经纬创投、Apoletto、贝塔斯曼等知名创投机构的融资。2015年,乐信获得京东C轮战略融资并获得京东在电商领域的赋能。自此,乐信也确定在电商金融领域的定位。
2007年网络借贷平台模式从国外引入中国,并在2013年后迎来高速发展时期。最高峰时,国内的网络借贷平台数量超过6000家。简单的入行门槛,高额的融资利息,以及相应金融监管的缺位,网络借贷平台的一些风险逐渐显露出来。
2018年,国内P2P互联网金融公司出现大量暴雷事件。为降低金融风险,乐信2019年也开始逐渐往轻资本方向转型,即从重资本担保风险助贷模式,转向不承担风险的科技助贷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网络借贷平台主要承担为金融机构输送和筛选流量的角色,最后与金融机构进行利润分成。
乐信目前的营收构成可分为三大块:分期付款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收入、信贷便利服务收入、技术赋能服务收入。其中,技术赋能服务便是科技助贷模式。2022年,来自技术赋能服务收入为18.5亿元,同比降低33.2%。
乐信的转型之路走得并不顺畅。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16.45亿元、113.8亿元和98.66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9.82%、-2.27%和-13.31%。疫情冲击下,消费受到一定阻碍。2021年,乐信实行“降速提质”策略,促成贷款规模也开始收缩。2022年,公司促成贷款规模为2050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4.3%。
近年来业务规模同样缩水的金融科技公司不仅只有乐信一家。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奇富科技等金融科技公司也面临业绩下滑的困境。
疫情后,消费迎来补偿性复苏,但消费力能否持续却要打上一个问号。国内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以及经济高增速的维持。但未来经济增速放缓趋势明显,国内的互联网借贷平台们也再难回到当初那个烈火烹油的时代。
作者/一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