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商学院 作者:郑少娜
来源 | 时代商学院
作者 | 郑少娜
(资料图片)
编辑 | 陈鑫鑫
立讯精密(002475.SZ)近日颇受资本市场关注,其将成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汽车)第一大股东的传闻引发无数投资者的猜想。
早在2022年2月,立讯精密便公告称,其与奇瑞汽车合资成立子公司,从事新能源汽车的ODM整车研发及制造。
对于此次传闻,立讯精密尚未发声,但传闻中的另一方,奇瑞汽车却坐不住了。2022年12月5日,奇瑞汽车发布官方声明进行了辟谣,称相关机构和平台的信息有误,正在进行更正中,目前公司的主要股东及其持有的股份数没有变化,第一大股东仍为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苹果供应链企业,立讯精密为苹果代工生产手机、耳机和手表等多种产品及零部件。近年来,立讯精密与大客户苹果的绑定逐渐加深。2017—2021年,该公司来自第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由37%升至74%。而业绩深度捆绑的同时,该公司还深陷“增收不增利”的业绩困局,大客户依赖症的种种弊端逐渐显现。
营收占比仅为3%的汽车业务,能给立讯精密带来怎样的想象空间?恐怕难言乐观。
增收不增利,消费电子业务面临困局
立讯精密于2004年成立,于2010年登陆深交所。近几年,立讯精密业绩增速较快,但在2021年却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19—2021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25.16亿元、925.01亿元和1539.4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7.14亿元、72.25亿元和70.7亿元。
自2020年以来,立讯精密消费电子业务的营收比重维持在84%以上,2022年上半年更是进一步提升至85.34%。业务结构单一与失衡,与立讯精密长期依赖单一大客户有很大关系。
苹果作为全球规模、市值均位于前列的巨无霸公司,拥有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对国内供应商而言,被纳入苹果供应商体系不仅可以获得海量且稳定的订单,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与品牌知名度。
然而,近年来随着欧菲光(002456.SZ)被踢出苹果供应链,歌尔股份(002241.SZ)遭苹果砍单,依赖苹果供应链的B面也逐渐显现。事实上,在获得苹果大量订单的同时,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利润空间也被不断压低,立讯精密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2017— 2020年,立讯精密来自第一大客户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由37%升至69%,到了2021年则再次刷新,达到74%。与此同时,立讯精密的盈利能力却在不断降低。
如图表1所示,自2018年开始,立讯精密的综合毛利率就一路下滑,由2018年的21.05%下降至2021年的12.28%。2022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的毛利率为12.74%,较2021年同期的16.11%下降了3.37个百分点。
对于毛利率的下滑,立讯精密在财报中解释称,由于海内外疫情的不断反复,导致公司经营成本的上升,拖累了整体盈利能力。
面对强势的大客户,立讯精密难有议价权,因此随着生产的推进,其只有通过规模化生产与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才能弥补议价能力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这也引来另一个棘手的问题:资金紧张。由于消费电子类产品更新迭代较快,立讯精密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对生产线和设备进行改造。从现金流情况看,近年来,立讯精密的经营性现金流并不足以支撑其进行投资性活动,长期依赖筹资活动弥补现金流。
如图表2所示,2018年至今,立讯精密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直为负,除2019年外,立讯精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并不能完全覆盖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该公司非常依赖筹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特别是2022年。其自身造血能力存在明显不足。
营收占比约为3%,押注新能源汽车赛道前景不明
营收的增长并不能掩盖立讯精密业务结构单一的窘境,该公司开始谋求多元化发展之路。大多数苹果供应商如长盈精密(300115.SZ)、领益智造(002600.SZ)、蓝思科技(300433.SZ)、欣旺达(300207.SZ)等均涉足新能源汽车,与这些苹果代工厂一样,立讯精密也不断在汽车领域造势。
然而,立讯精密以做传统连接线、连接器起家,随后切入“苹果供应链体系”,对于汽车相关业务缺乏经营与客户积累,因此依赖于股权收购或者合资建厂。
2022年2月,立讯精密与奇瑞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从事新能源汽车的ODM整车研发及制造。协议同时约定,立讯有限(立讯精密的控股股东)以100.54亿元购买青岛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的股权、奇瑞股份7.87%的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的股权。
立讯精密表示,此举实现了公司核心零部件的多元化和规模化发展,同时可帮助公司实现成为汽车零部件Tier 1(一级汽车供应商)领导厂商的中长期目标。
公开信息显示,奇瑞汽车成立于1997年1月,注册资本为54.7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尹同跃,是一家以从事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企业。目前,奇瑞汽车由立讯有限、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其中,立讯有限持股比例约为7.87%。
然而,相比起手机代工,汽车代工难度明显更高,两者难度不是一个量级。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对零部件的要求相对更高,且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另外,与比亚迪、吉利、长安为首的自主品牌车企相比,奇瑞汽车并非当下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能否带领立讯精密冲出重围仍待观察。
事实上,早在2012年,立讯精密就已经涉足汽车领域,为车企提供汽车线束、汽车电器、连接器和结构件等产品。2018年,立讯精密体外的香港关联公司BCS(BCS Automotive Interface Solutions Hong Kong Limited)收购了采埃孚在中国的公司,采埃孚是汽车零配件国际四大Tier1巨头之一。
不过,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对营收贡献却相对有限。如图表3所示,2019—2021年,立讯精密汽车业务营收占比一直在3%左右,新能源汽车业务目前尚不足以帮助立讯精密摆脱业务单一的问题。
然而,智能手机市场已现疲态,留给立讯精密转身的时间并不多了。
据国际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的需求疲软导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9%。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22年1—8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75亿部,同比下降22.9%。
随着立讯精密对大客户的依赖逐渐加深,该公司面临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不容忽视。
在财报中,立讯精密坦承,尽管大客户在业内具有强大、领先的市场竞争力,且与公司保持了多年的稳定合作关系,但如果重要客户发生严重的经营问题,公司也将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
参考资料
1.《立讯精密:2022年三季度报告》.同花顺iFinD
2.《立讯精密:2021年年度报告》.同花顺iFinD
3.《立讯精密:2022年10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同花顺iFinD
(全文27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