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两江新区:同频共振 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4月23日,走进两江新区龙盛新城重庆至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至信实业”)生产车间,12条冲压产线45台设备全开、210台焊装机器人全动……一件件汽车冲焊零部件生产下线,产品将包装运往不远处的长安汽车两江工厂。


(相关资料图)

“我们从1995年就开始为长安汽车做冲焊零部件的配套供应,至今已近20年。期间,至信实业与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链‘链主’的协同共生、同频共振,共同助力两江新区乃至重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至信实业运营投产中心总监蒋静说。

至信实业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同频共振 变供应链为“共赢链”

据了解,至信实业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冲焊零部件研发与制造的民营企业,并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自两江新区实施“链长制”以来,“链主”企业领航,带领“专精特新”企业融通发展,让供应链为“共赢链”成为趋势。

“在近20年的合作中,主机厂提供技术方向,配套企业完成技术实现,我们通过与长安汽车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联动,共同完成一件件产品策划、定义、论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跟随‘链主’实现了一次次关键转型。”蒋静说,跟随长安汽车转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使用高强度材料降低钢板厚度规格是近年来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方式。基于车身轻量化的要求,高强度薄板成为设计首选。但既要强度也要产品质量,控制回弹又成为一个难题。于是,长安汽车和至信实业共同开启了对冷冲压产品控制回弹的研究项目。

“高强度薄板类似于弹簧薄片,常用的冷冲压工艺很难使它屈服,达不到设计效果。”蒋静说。

为控制材料回弹,长安汽车和至信实业的工程师一起合作攻关,奋战了7个月,最终完成冷冲压控制回弹模具设计,成功达到钢板的回弹控制要求,制造的零部件已在量产车型上大批量使用并取得成功经验,既增加钢板强度,又减小钢板厚度,使得产品重量降低16%—33%,让“鱼与熊掌”兼得。

目前,至信实业也更多地参与到了长安汽车的整车研发中,通过冲焊领域的专业优势,助推整车研发的快速落地完成。

牵线搭桥 推动“专精特新”卡位入链

“专精特新”进入链主企业供应链体系的“敲门砖”,不仅要靠市场推动和战略引领,更离不开政策、服务的阳光雨露。

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摇橹船科技”)是国内首家完整掌握光、机、电、算、软设计开发能力的硬科技人工智能企业,2022年获评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致力于为制造业提供智能视觉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已与长安、赛力斯等多家龙头企业合作。但摇橹船最初进入企业供应链体系并非一帆风顺。

“我们有了核心技术,但更需要拓展市场,不然就‘空有一副好皮囊’。”摇橹船科技董事长郑道勤回忆起最初公司发展的一些困境,“许多‘链主’企业长期使用国外企业的产品,对国内企业还没产生信任。”

2022年,在两江新区,一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线下推进会几十家企业聚拢起来,通过面对面的深度对接,提高供需匹配的精准度和及时性。

摇橹船科技也成为第一批大企业对接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重庆市经信委及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经济运行局协调下,与两江新区一新型显示产业龙头企业达成供需合作,助力其智能化示范工厂项目建设。

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成需求、研发、制造到EOL(项目生命周期最后阶段的最后一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能化制造工厂,提供基于5G新基建高带宽、低时延的网络体验,提供完整的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需求到交付的解决方案,提供智能分析决策和管理的生产运营方案。

“在项目合作过程中,企业也慢慢发现我们的‘硬实力’已全面达到或超越国内外一流产品水平,信任的桥梁就这么建设起来了。这个单子也是公司发展过程中一笔里程碑式的订单,有了这个案例背书,为我们后续市场推广降低了难度。”郑道勤说,“没有相关部门的支持,我们自己肯定是‘任重道远’。”

创新能力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而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为此,两江新区创新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还在资金方面为摇橹船科技给予支持,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聚焦能力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抢抓发展机遇。

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两江新区致力于发挥好引导作用,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与服务,建立高效的大中小企业供需对接平台,让大企业充分了解中小企业的产品性能和技术实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与大企业建立合作,为龙头企业、大项目、大工程协作配套产业链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当前,两江新区正积极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步伐,“龙头”带动“龙身”同频共振,不断提高供应链安全性和产业链韧性,抢抓先机、勇闯新路,创新发展、塑造变革,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做强实体经济、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据悉,2022年,两江新区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61家、占全市的11%;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占全市的14.8%,数量均为全市第一。(张廉)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