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以精准理解提问并秒速生成答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产品,似乎让大至科技巨头、小到初创公司的大小企业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围绕ChatGPT,业内人士近期展开了热烈讨论,不少人认为随着深度学习、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不断突破,人类正进入人工智能爆发性发展的新阶段。
不可否认的是,ChatGPT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少业内专家表示,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产业人士,拨开热潮与喧嚣,潜心钻研与谋求新突破,或许才是见证新兴技术开花结果的方式。
科技巨头纷纷布局AI研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围绕ChatGPT的AI竞赛近期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在大洋彼岸,风头一时无两的ChatGPT已直接引发谷歌、微软两大科技巨头的正面对垒。作为Chat-GPT母公司OpenAI的投资方,微软宣布向OpenAI追加数十亿美元投资,并抢先推出搭载ChatGPT相关技术的新版必应搜索引擎。坐不住的谷歌赶忙发布了聊天机器人“巴德”,却因在对话中出现基本的事实错误,导致公司股价暴跌,市值一夜蒸发1000亿美元。
而在我国,各大科技公司也纷纷涌入这场ChatGPT狂潮。不久前,百度确认其将于3月推出类ChatGPT应用“文心一言”。随后,爱奇艺、集度、中青旅等公司以及多家媒体平台相继宣布接入文心一言。
零售、自动驾驶等领域的产业版ChatGPT也备受瞩目。京东相关负责人称,京东云旗下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将推出ChatJD。毫末智行也宣布,其自动驾驶版DriveGP已完成模型搭建。
人工智能迎来发展新机遇
回看人工智能近十年来的发展,上一次人工智能如此出圈,还要追溯到2016年“阿尔法狗”击败韩国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一年后,“阿尔法狗”的升级版又打败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
“ChatGPT的意义,不亚于PC和互联网的诞生。”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这样的论断。百度CEO李彦宏表示,ChatGPT是AI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新机会,技术已经到了临界点。
旷视研究院基础科研负责人张祥雨表示,相较于应用方面,ChatGPT的科研价值可能更大。随着ChatGPT出现,业界在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上发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现象——当模型的参数量、训练数据量到达千亿量级时,模型的高级思维能力突然出现跨越式的增长,甚至会激发出一些此前被认为人类独有的能力,如思维链能力。“在研究人类智能如何产生方面,有非常多前沿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张祥雨说。
鉴于ChatGPT的突出表现,在众多应用场景中,智能搜索引擎成为其最受业界看好的应用之一。业内普遍认为,“大语言模型”的成功,意味着之前卡住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发展的技术瓶颈被突破,也预示着这一技术路线将在未来五年中带来大量创新应用。
应推动技术走向规范
热潮之下,有不少业内人士呼吁理性看待ChatGPT。
“OpenAI的成功,就是因为它是真的耐着性子、耐着寂寞完成了调试工作。”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李笛表示,现在最需要的是经验、人才和耐心,潜心钻研技术,保持研发定力。他认为,跟随ChatGPT“搞竞赛”是刻舟求剑,因为大模型技术本身正在快速发展,应当进一步去布局人工智能的“下一站”,而不是照抄当前的ChatGPT。
实际上,在ChatGPT走红的几十天里,因其给出的结果频频出现真实性、准确性问题,它受到的诟病与质疑也并不少。在用户的引导下,ChatGPT甚至写出了一份“毁灭人类计划书”,引发了有关“AI作恶”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香港大学日前向师生发出内部邮件,表明禁止在所有课堂、作业和评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美国也有不少家高校发出类似禁令。
多位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坦言,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的调试,还处于“手工作坊”的阶段,其基本技术标准和模式尚未形成行业共识,ChatGPT的技术成熟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及ChatGPT。王志刚表示,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要兼顾科技成果的两面性,加强伦理规范,“我国对于任何一个新的技术,包括AI技术,在伦理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利避害,让利更好地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