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靠海吃海有了“荣成新解”

“这些年,海洋生态环境好了,出海捕鱼的船一年比一年收获大,俺是打心眼里高兴。”日前,在山东省荣成市的石岛渔港,今年54岁的老渔民王高飞告诉记者。

自2005年启动渔业资源修复行动以来,山东省实现了从“海底荒漠”到“海上粮仓”的巨大变化:2021年,山东各类海产品总产量达706.6万吨,较三年前增长17.3%;省级以上海洋牧场发展到129处、约9万公顷。荣成作为水产品总产量连续40年居全国第一的县级市,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完成水产品产量172万吨,连续多年保持稳步增长。


(资料图片)

海水养殖

走向“绿色生态立体化”

在荣成东楮岛,老渔民曲学强对“靠海吃海”有新的认识:“以前就是搞养殖,扩面积要产量,不顾污染。现在则是‘以海为生、先要养海’和‘靠海吃海、更要护海’。”

如今的东楮岛在桑沟湾建成了面积达500公顷的浅海多营养级养殖模式示范区,通过在适合区域投放人工鱼礁,再增殖岩礁型鱼类、栉孔扇贝、鲍鱼、海参等,鱼类和海参资源量增加了近20倍,综合养殖效益平均提高25%以上。

“针对以往养殖分散、品种混乱、效益低下等状况,‘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实行藻类、滤食性贝类、投喂性鱼类混合养殖,实现对自然环境养分、能量、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副市长刘全良自豪地说。

三面临海的荣成,海岸线长491公里,分布10个海湾、115个岛屿,盛产鱼虾贝藻等水产品100多种。2021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达56万亩,其中已推广“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10万亩。

近海捕捞

实现“规范友好可持续”

石岛渔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渔港。自9月开海以来,每天逾千吨海鲜在这里上岸。“往年出海,一般要7天以上才能回来。这两年,两三天就能回来,鲅鱼多的时候能有1500-1600箱,你说这喜人不喜人?”船老板王永泉言语中满含喜悦。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荣成严格落实伏季休渔制度、规范海上捕捞秩序、更新改造资源友好型船舶。据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樊景涛介绍,荣成现有近海捕捞渔船1898艘、40多万千瓦,形成了开发能力强、作业领域广、生产规模大的近海捕捞船队。现有渔港码头共75处,其中捕捞渔港32处。2021年,荣成依托依港管船,将全市60马力以上个体捕捞渔船全部纳入服务公司,实行组织化管理,目前全市渔船组织化率达99%。

同时,荣成先后创新船位核查联动、三层级依港管船、渔港驻巡管理等机制,2020年以来,共拆解报废老旧渔船117艘、压缩功率30366千瓦,107艘渔船更新改造为资源友好型船舶。

远洋渔业

带来“高品质蛋白粮仓”

沙窝岛中心渔港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远洋渔业综合示范基地,正在推动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格局。

“2015年,荣成抓住‘海上粮仓’建设机遇,依托首批全国文明渔港——沙窝岛中心渔港,向原农业部申报建设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2016年3月成为全国第二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唐志强说。

如今,经过持续建设,一个现代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已初步建成,核心区域可同时停泊国内外渔船2000余艘,年实现水产品交易量60万吨,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

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的建成,源于荣成强劲的远洋捕捞能力。全市具远洋渔业资质企业19家,远洋渔船307艘,占全国11%。2021年,实施远洋作业项目16个,外派远洋作业渔船268艘,回运率超75%,从国际上带回一个日渐壮大的“高品质蛋白粮仓”。

三产融合

打造“渔业旅游新品牌”

荣成市泓泰海洋渔业公司于2014年高标准建设了桑沟湾海洋牧场基地,并于2015年开始发展渔业休闲旅游。“这两年尽管有疫情等因素影响,但牧场旅游方兴未艾,游客人数不断增加。”公司经理周志豪说。

据了解,山东自2014年起,引导海洋牧场“礁、鱼、船、岸、服”五配套建设,创建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同时创立了“渔夫垂钓”品牌,“到山东、有鱼钓”成为山东旅游新热点。荣成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动力,大力建设海洋生态牧场综合体,推进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融合发展,实现由卖产品向卖风光、卖体验转变。

“海洋牧场发展已步入规范化、特色化、科学化、信息化轨道,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产业效益和社会效益。”荣成海洋发展局王向龙副局长说。

标签: 远洋渔业 海洋牧场 海水养殖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