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新要闻】听取科学指引不大意少焦虑


【资料图】

近几天,“早阳早好”“早阳早了”之类说法在网上甚是流行,引发大伙儿不少讨论。

“早阳早好”或是戏谑,倒也照见了社会心态的一个积极变化:眼下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毒性没那么强了,“阳了”没大事成为共识。许多人从过去的恐慌,到如今的不那么焦虑,这是好事,体现了大家对病毒变化的科学认知。不过,也有必要提醒的是,过于大意要不得,毕竟老年人等脆弱人群“阳”后风险并不小,重症变数客观存在。再着眼当前现实,医药资源本就处于紧张状态,一旦社会认知跑偏,个人防护松懈,进而导致感染高峰,影响当前阶段的防疫行动不说,更可能给医疗救治带来更大压力。

再进一步分析,也不难在种种讨论中窥见时下多元复杂的社会情绪。有人过度放松,恨不得口罩一摘万事大吉;有人过度担忧,大量囤积药品甚至“没病先吃药”……客观来说,当外界环境有所改变,心态难免出现波动,也恰恰是这个时候,了解科学指引、接收权威信息才显得尤为重要。为缓解布洛芬、连花清瘟胶囊等药品供应紧张,药监部门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列出了大量替代药品;有媒体制作推出“新冠发病7日图”,感冒、流感与感染新冠的区别一目了然……图文并茂的解读,让不少网友读后心里有了底。这启示我们,做好科普、厘清认知、发布攻略,也是时下防疫的关键。

除了专业的判断、科普,社交平台上的许多普通人以及“名人”现身说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他们全程分享感染新冠病毒的经历,“和重感冒差不多”“几天就能康复转阴”,并提醒大家“不要慌,多喝水”。真实的经历既不失说服力,也更有感染力。而从专业科普,到“阳过”经历分享,最终也形成一种宣传合力,引导公众调整心态、科学抗疫。

于个人而言,越是纷扰复杂,越要保持理性、相信科学。每个人冷静清醒,既不大意也不焦虑,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防疫的每一步才能走得扎实。

标签: 这个时候 社会心态 万事大吉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