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文化中国:穿过冻土、荒漠与冰川——第五届全球华人艺术展”“唯我与君同性情——何香凝、柳亚子的革命友谊与艺术交往展”跨年双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开幕。
(相关资料图)
作为“文化中国”系列活动之一,“文化中国:穿过冻土、荒漠与冰川——第五届全球华人艺术展”共分为六个章节,用“梦想”“图腾”“劳动”“形胜之变”“长物之用”“神游”等叙事结构,在展厅构建空间的起承转合。
艺术家的人生轨迹影响着他们的艺术创作,譬如贾娟丽的《屏风伴椅,朦胧之光》,其创作灵感就来自于她的“东方梦”。祖籍杭州的贾娟丽出生在贵阳的绸庄世家,曾外祖父在同治和咸丰年间曾是浙江学督,家富藏书和字画,这样的家庭背景既为她走上艺术道路做了铺垫,又为她兼收并蓄东西方文化建立了基础。
贾娟丽曾先后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法国普罗旺斯美术学院。屏风系列的创作同时受到中国传统绘画、夏加尔、莫迪里阿尼等人的影响,在创作中,她借鉴了中国画留白、留气眼的空灵感,结合中国传统服饰、丝绸、玉的质感,营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幻境。画面上中国元素的道具——棋盘、屏风,以及西方油画的色调,优雅而内敛,含蓄而沉静,让看画的法国友人不自觉的走进了神秘的东方世界。
现居德国的艺术家孟煌也出生在文化世家,青少年时代陪伴在大学图书馆工作的母亲值班,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也在阅读中建立了初步的中外美术史概念。 “铁轨”一定意义上让大众联想到东西方文化的接轨,而艺术无国界,艺术表达是很好的沟通方式。
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的博士沃尔夫·于尔根·格拉姆曾这样评论孟煌的《远方》系列绘画:“着眼于可解读的符号,着眼于其表达和象征的可言说之处……《远方》系列所要表述的看起来是远与近、个人与社会、自由与安全、探险的兴趣或冒险精神与对安逸或安全的渴望之间的张力”。
“文化中国:穿过冻土、荒漠与冰川——第五届全球华人艺术展”共有包括中国以及生活在俄罗斯、奥地利、瑞士、德国、法国、荷兰、挪威、丹麦、瑞典、冰岛等国家的十六位艺术家的九十余件作品参加展出。
“唯我与君同性情——何香凝、柳亚子的革命友谊与艺术交往展”分为“言为心画”“无声诗”和“书画双清——题跋中的时代共鸣”三个部分,展出52件书画精品。表现了以绘画、诗歌为斗争武器,“诗与画”结合所映射的时代特色及革命理想。
何香凝的绘画上多有柳亚子的题跋,“何画柳题”的合作模式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民族风格,亦蕴含着超越寻常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秋的枫,是文人墨客赞咏不绝的古老题材,亦是何香凝用以抒怀寄情的常见植物。其《自题枫菊图》云:“红叶虽红不耐寒,黄花傲雪可盘桓”,《自题枫》又云:“几载飘零画阁空,夕阳西下晚霞红。半匙丹粉和双泪,滴染云笺写落枫”(亦有“三载”之写法)。何香凝画枫笔力刚健,譬如《枫》《红枫图》等大多都是树干的取势转折犹如弓形,类似以弯弧分割画面的情形在其画作中比比皆是,这种画法在梅花图中也经常可见。
譬如《绿梅》和为柳亚子七十寿辰祝贺的《梅花》图中,何香凝以大笔铺杖,小笔勾瓣,梅干呈现弧形的构图,梅花清雅的气质之中带有几分倔强,如其文风喜欢史笔直陈,辞章铿锵有力,从不拖泥带水。何香凝画梅自成一家,不独树干各异,仅花朵姿态就有数种,或怒放或含苞,或侧开或迎面,或枝头或偃仰,可见其观察入微。
洪再新在《何香凝与女性画家的历史际运》中写道:“在形成何香凝个人风格的过程中,梅花这一绘画题材最能体现其伟大的人格特点。”何香凝画梅章法完备,运笔的疾徐轻重已形成的特有的节奏,梅朵的疏密错落合乎韵律,已达心手相应、气力相合的化境。
何香凝美术馆以展览为契机,在缅怀历史的同时,不断丰富着海外华人艺术家信息库,并加深推进与艺术家们的深度交流,肩负起建设海外华人艺术智库的重任。跨年双展立意高远,展览的策展理念可以引发出国人对爱国精神深度教育的视觉体验。(陈姗)
(来源:新华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