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中国各高校录取通知书陆续发出,2023年毕业季已近尾声。迎新之际,各地高校为学生呈上的“最后一课”愈加值得回味。
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为毕业生致辞时突降大雨,该校党委书记卢建军起身为其撑伞,引来在场师生欢呼致敬。无独有偶,西南政法大学举行毕业典礼时也突逢大雨,当学生们为“雨中典礼”做好准备,校长付子堂却出其不意,以14字标题替代了3500余字的演讲稿,短短20秒内结束发言。
“一位言传,一位身教。”“校长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两场雨中演讲在网络上迅速升温,“真正的教育润物细无声”也成为网友共识。
与此同时,“毕业典礼搬进食堂”“校长带老师前往患病学生家中为其拨穗”“城市地标公屏‘点亮’高校毕业祝福”“高校书记、校长与毕业生共吃饺子以‘送骄子’”等毕业“名场面”不断更新,在毕业前的“最后一课”,学校的一举一动反而比言辞更引人注目。
但“最后一课”并非终点。深圳大学为毕业生们送上“好眠好梦的枕头”,校长寄语“高枕无忧,枕戈待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赠予学生的毕业礼盒内含飞机积木,祝福毕业生“梦想启航”;西北大学自2015年起将蓝田玉印章作为毕业礼,用玉石隐喻校训“公诚勤朴”……各高校用毕业礼物“花式”勉励初入社会的毕业生继续向前。
教育部门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届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当走出校门,学生们看似已与学校“脱离”,但就业选择、生活方向仍无不受其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的“西迁精神”实现数代传承。校方公布数据显示,该校2022届毕业生主动奔赴西部地区、基层一线等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西部地区就业人数比例达50.49%。截至今年7月1日,在该校已落实毕业去向的2023届研究生中,仍有超五成学生选择留在西部工作。
“毕业典礼已不仅是一种仪式,而成为一种文化标志。”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表示,毕业典礼上的种种细节,是学校文化与教育理念的另一种呈现。他认为,此番“出圈”场景加深了高校与学生的情感联结,既发挥了毕业典礼独特的教育价值,也有助于加强学生面向社会的自我认同,尽显中国高校的人文细节与温情。
标签:
中国高校“最后一课”:“细枝末节”折射人文温情
中国高校“最后一课”:“细枝末节”折射人文温情
星空内容简介_关于星空的资料
星空内容简介,关于星空的资料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
古今交融!《新千里江山图•壮美陕西》诠释“何以中国”
古今交融!《新千里江山图•壮美陕西》诠释“何以中国”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丨送你一个长安·一梦千年——才女薛涛的才情天地
“盛世中华何以中国”这里是陕西,《送你一个长安·一梦千年》娓娓道来
追光丨再迎冬运盛会,为什么是这里?
追光丨再迎冬运盛会,为什么是这里?
中国智慧“圈粉”东盟“Z世代”
中国智慧“圈粉”东盟“Z世代”
浪漫永恒教你制作最有纪念意义的DIY玫瑰照片背景墙
如今,婚礼和送礼会必备的装饰品之...
壮乡留守妇女玩转“新农活” 直播带货既能卖果也能拿奖
近日,在距离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
变相降价?特斯拉推荐购车最高奖7000元!
7月以来,特斯拉在降价方面动作频...
近3亿元收购上海兰卫达100%股权 兰卫医学筹划购买物业大楼
7月9日晚间,兰卫医学(301060)发布...
大片争霸 暑期档开局即“爆”
7月8日,在《八角笼中》《长安三万...
丰收“新”盛景|麦浪滚滚 喜获丰收
央广网尉犁7月8日消息(见习记者姜...
三家IPO终止!天极科技上会前夜被叫停,福贝宠物“不差钱”,千年舟受制于房地产
(原标题:三家IPO,突然终止!)7...
二季度融资资金减持黄金类ETF,加仓这些基金(附名单)
两只黄金ETF遭到融资客10亿元以上...
侨银股份预中标11亿“城市大管家”服务项目 年内新增订单将超30亿元
侨银股份(002973)再获大单。7月9日...
重庆路快速路工程有个“数字大脑”,打造“1+1+3+N”的智能建造体系
仅利用一年时间,让全长17 7公里...
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突破5000万户
证券时报e公司讯,国家市场监督管...
阿里重大宣布!考虑回购蚂蚁股份
综合自券商中国、央行网站、阿里巴...
光影联盟电影下载网站(光影联盟电影下载)
1、可以。2、但是使用快车下载会比...
新加坡中国旅游展现场火爆 丝绸之路线路受欢迎
2023年7月7日至9日,中国驻新加坡...
稀土价格走低 包钢股份、北方稀土下调精矿交易价格
7月9日晚间,包钢股份(600010)、北...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丨送你一个长安·一梦千年
盛世中华何以中国丨送你一个长安·...
【何以中国】世界遗产@中国丨哈尼梯田:世外桃源藏着科技密码
【何以中国】世界遗产@中国丨哈尼...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丨送你一个长安·一梦千年——才女薛涛的才情天地
盛世中华何以中国丨送你一个长安·...
防汛关键期即将来临,各地如何应对?两部门这样部署→
防汛关键期即将来临,各地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