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焦点速看:用好“直达”机制,提高政策效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财政直通车”仍重任在肩,必须保证各环节衔接有序、运力充足;必须发挥直达机制监管功能,对财政支出问绩问效问责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要进一步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这个抓手。近3年来,从作为“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下达增量资金,到作为常态化机制下达包括所有民生事项资金在内的存量资金,再到进一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一笔笔中央财政资金通过“财政直通车”直抵基层,支持地方落实大规模退减缓免税费政策、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为稳住经济基本盘和保障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既是非常时期的应对办法,更是创新财政宏观调控方式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重大举措。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了宏观政策落地时效。2020年,中央财政直达资金仅用20天时间,就将95%的增量资金下达市县基层;2021年、2022年存量资金的下达及支出使用时间也较以往大大提前。宏观政策重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直达机制“争”出来的这个时间提前量,让各类退、奖、补惠企利民资金快速到达项目单位或服务对象,推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建设项目尽早开工形成实物工作量,为稳就业、促产业、稳投资等政策顺利实施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帮助万千市场主体闯过“生死关”、抓住机遇争取了更多主动。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了财政资金发力的精准性和使用管理的规范性。财政部门将实行直达机制管理的资金全部纳入监控范围,预算下达和资金监管同步“一竿子插到底”,连通各级财政机构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犹如“千里眼”,清晰记录每一笔资金的来龙去脉。对直达资金的全覆盖、全链条、全过程监管,解决了以往财政资金层层分解带来的耗时长、流转慢等问题,加快释放了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也为宏观部门增进政策协调和管理协同创造了有利条件。围绕“直达资金”的使用,财政、审计和行业主管部门,以问题为导向,加大对资金使用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监控监管力度,持续完善管理要求,推动各部门和预算单位花钱问绩问效问责,提升治理效能。

2023年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财政直通车”仍重任在肩。一方面,财政政策要继续发挥刺激经济、撬动社会资本并弥补市场缺陷等重要作用,有序扩大财政资金规模和直达范围,通过直达机制送达基层,稳投资、提产能、增保障、促消费,从供需两端发力激发经济活力,必须保证“直通车”各环节衔接有序、畅通无阻。与此同时,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财政支出须精打细算、用得其所,要提高直达机制这个“阳光通道”的安全性规范性,将每一分财政资金的使用都置于严格监管下,严禁“跑冒滴挪”。

“财政直通车”开行近3年,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接下来,应进一步总结提炼,围绕完善资金分配下达、支出使用、资金支付、监控监管等,将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不断优化财政保障能力。特别是,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等要求,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要进一步结合预算一体化工作,推进直达资金绩效评价信息公开,把“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落到实处;要以新一轮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为契机,更好服务中央和地方财政在民生领域事权和支出责任的调整划分工作,使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焕发新生机,更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标签: 财政资金 必须保证 增量资金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