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下活水运一盘棋

近日,一批装载车辆照明设备等货物的集装箱在位于广州的黄埔仓码办结通关手续,运抵深圳蛇口港后直接搭上国际货轮发往秘鲁。这标志着“深圳蛇口—黄埔仓码”组合港正式开通,这条航线也成为大湾区组合港第26条航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优化大湾区物流流转,深圳海关于2019年创新推出大湾区组合港模式,通过改革海关通关监管流程和方式,推动大湾区海关一体化监管,将深圳港口货源腹地纵深拓展至珠三角内河沿线码头,实现海关监管货物24小时跨港区快速流动,“一港多场”有效缓解了深圳港口腹地和周边配套不足问题,实现了大湾区海上物流大通道高效运行。

监管提速增效

“作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口,深圳港有丰富远洋船舶航线资源,但存在港口腹地与周边配套不足的问题。而珠三角各内河码头有近货源地优势,但大型国际货轮无法直接驶入装卸货物,大量货物水路中转运输对提升效率、优化手续的需求日益强烈。”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林浩宇表示,深圳海关深入调研,与大湾区各直属海关开展业务研讨对接,创新推出了“深圳枢纽港+珠江沿线支线港”的大湾区组合港模式。

林浩宇表示,深圳海关针对区域物流发展的现状及企业的诉求,立足海关职能推出了这一创新改革项目。“大湾区沿海沿江分属不同关区的港口,共享港口代码组成大湾区组合港,形成‘一港多区’,各港口之间货物直接通过水路调拨,实现了24小时运输不停歇。”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运输工具及物流监控科科长邓小鹏表示,在海关监管上实现资源互补,不同直属关区之间协同监管联系配合机制的推进,使得部分通关、查验手续在场地及人力更为充足的支线港海关办理,形成错位监管格局,实现了有效监管与高效服务的有机结合。

自2019年大湾区组合港模式推行以来,开通的26条航线已辐射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肇庆等多个城市,其中2022年新开11条航线,运输货物17.6万标箱,累计吞吐量已达29.2万标箱,形成更加高效便捷的大湾区海上物流大通道,为大湾区港口群协同高效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激活航运动能

“大湾区组合港模式推行进展迅速,在于实实在在解决了现实‘痛点’,港口码头、船舶公司及外贸企业都能获得便利。参与各方在整个链条上都能受益,就会形成协同联动。”深圳西部港区运营管理机构、招商局港口(华南)营运中心经理鲁宁告诉记者,大湾区组合港模式下,港口可以更加灵活地调配资源,大幅提高码头场地和集装箱周转效率,码头的堆存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通过联合广东省内其他海关进行港口代码共享,一次性完成申报查验手续,实现了货物在大湾区各码头间‘全天候’水路调拨,无缝衔接江海物流。”邓小鹏表示,组合港同时将通关、查验的监管环节延伸到沿江港口,为生产制造企业及时解决通关难题的同时,充分激活了各沿江港口仓储、装卸等物流资源。

枢纽港和支线港一体化运行,新技术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区块链、大数据、5G通信等先进技术为基础,我们建立了大湾区港口物流及贸易便利化区块链平台,班轮公司、船代公司、驳船公司、枢纽码头、支线码头、报关行等多方参与,形成了物流数据收集、核验、交换、储存的一体化信息化管理。”鲁宁说,目前该平台已经接入21个支线港口、68家驳船公司、10余家船代企业,以及4000余家进出口企业的进出口货物单证等信息,累计操作箱量达22万多标准箱。

降低企业成本

在通关环节上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使得大湾区组合港通关手续简化,通关时间缩短,进出口企业成本大幅降低,同时企业对物流的可控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统计显示,大湾区组合港模式每年可为企业节省2400万元报关成本,为班轮公司减少用箱成本超过4500万元。

美的集团旗下大部分制造工厂坐落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是北滘港的出口“大户”。“搭上组合港这班‘快通车’后,全程只需办理一次海关手续,通关时间和整体物流时间、运输成本都大幅缩减,还能免除舱单录入费用,给我们外贸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美的集团全球关务负责人刘权发说,美的集团业务涉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业务95%通过海运方式进行,今年以来使用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出口柜量累计达2.5万个标箱。

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处长何健表示,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发挥了以深圳港为核心的水运“一盘棋”效应,有效促进深圳枢纽港国际航运资源和珠三角沿江港口腹地制造业货源深度整合,推动了大湾区港口资源整合互补和要素合理分配,提升了大湾区港口群整体竞争力。接下来,深圳海关将进一步探索,拓展组合港模式覆盖港口范围,提升应用组合港模式的进出口货物量,让更多企业享受到通关便利,持续提升大湾区港口群在国际货运市场上的竞争力。

标签: 深圳海关 港口腹地 美的集团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