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之前的浑浊腥臭,到如今的清清河湾、绿意蔓延,这5年的改造终于有了成果!”6月初,“益心为公”志愿观察员李东随辽宁省盘锦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们来到一处水渠旁,对一起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件的整改情况进行案后观察,边回访边听检察官讲起这条河渠的“蜕变”历程……
【资料图】
◤一条“臭水沟”
让193人找到了检察院◢
回想起2018年6月14日这天,兴隆台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裴光彦至今难忘。这天早上,一封签满了足足193个姓名的联名举报信摆在了他的办公桌上,一句句言辞恳切的话语,一排排蘸满笔墨的签名,让捧在手里的这封信愈加沉甸甸。同时摆在他眼前的,还有一个多年未解决的难题——盘锦市外环路北侧、兴隆台区霞光府小区南侧水体发臭,已严重影响到周边百姓的日常生活。居民们曾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但迟迟未得到有效解决。
水渠整改前
有损群众利益的事等不得。收到举报信的当天,兴隆台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便来到污染现场进行勘查、录像、拍照,及时收集固定相关证据。“污水如墨”“臭味熏天”,承办检察官坦言道,仅一会的功夫,水渠发出的刺鼻气味就让人难以顺畅呼吸,很难想象每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是如何忍受的。
“不瞒你们说,这个房子花了我大半辈子的积蓄,夏天再热也不敢开窗,一开窗户就觉得这一辈子都扔到这臭水沟里了,太憋屈了!”看到检察干警在现场走访调查,居民们纷纷前来反映情况。记者从居民那里了解到,近几年不知是什么原因,小区边上的这条水渠不断变黑变臭,现在已经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臭水沟”,让人避而远之。
◤污染源已清
臭味为何依然散出◢
黑色污水从哪儿来?找到监管部门是关键。检察官以此为突破口,通过法律数据库、两法衔接平台及时确定了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于2018年6月21日分别向区环境保护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立即展开相关工作。通过近一个月的调查,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附近有些养殖户和商户为了节约生产经营成本,竟私自接通暗管,直接将污水排到水渠中。监管部门对此类违法排放行为进行了严格处罚,并彻底封堵暗管,避免污水再次流向水渠。而已造成污染的黑臭水体在经过3个昼夜的抽排后,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检察官对水渠整改情况进行回访
就在检察官以为可以结案的时候,却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在次年的3月、5月、7月、9月,我们分别进行了四次回访,发现该片水体在夏天的时候还是会发臭。”
为什么污染源得以清除,水体依然有异味散出呢?带着这个疑问,检察机关先后两次与环保部门召开整改情况分析会,深入探讨水体发臭的原因及治理举措。据环保专业人士分析,原自然水网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被破坏,导致该处沟渠无法流动丧失自净能力,因此每当夏季气温升高时,沟底污泥就会发酵,从而散发出异味。
◤一体化办案
帮居民打开“夏天的窗户”◢
一条水渠发臭多年,始终无法根治,这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2019年7月中旬,省、市、区政协委员一行13人来到霞光府南侧的水渠现场对该案进行了实地调研,从线索发现、到审查办理,再到行政机关的整改情况,委员们事无巨细地一一了解,最终与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达成一致意见——要想彻底整治该处黑臭水体,得让它动起来。
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商讨水渠整改方案
那么,水该往何处流?
“方案确定之初并不顺利,两个选择各有各的难题。如果向南联通大洼区清水河,虽然施工距离最短,但经过的路径环境复杂,居民众多,施工难度较大;如果向北联通兴隆台区螃蟹沟,则需要经过市管交通主干道,兴隆台区政府无法自主推动该施工规划。”检察官裴光彦告诉记者,针对整改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兴隆台区检察院及时向盘锦市检察院进行了汇报,市检察院当即决定采用一体化办案模式,将该案列为打好污染攻坚战挂牌督办案件。
很快,在盘锦两级检察机关的反复沟通协调下,各个职能部门达成了“加快推进污水整治及水网改造”的共识。在此支持下,兴隆台区政府最终决定将水体引入螃蟹沟中,其中向北联通水体的这段工程将采用明渠改暗渠的方式,不仅可以维护途经交通主干道的道路安全,还能通过暗渠接入周围低洼地区的排水管网,实现黑臭水体“活起来”的同时解决洼区排水不畅的难题。
检察官沿岸查看绿化带铺设情况
“今年夏天,居民们不但可以打开窗户,还能下楼来散步遛弯了。”检察官裴光彦告诉记者,当前,由兴隆台区政府投资8000余万元的改造工程已经初步完成,绿化景观带正在铺设中,预计在今年秋季完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