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到访基辅,是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其第四次对乌克兰进行访问。
(相关资料图)
美国官员称,在这场历时18个月的危机陷入胶着之际,此举是为了“发出美国支持乌克兰的象征性信号”。
《时代》杂志网站截图
对于布林肯突访乌克兰,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方认为,美国打算不遗余力地支持乌克兰,“推动冲突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为止”,但这不会影响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进程。
“否决政治”不否决军费
乌克兰的反攻持续了三个月。《华尔街日报》直言,乌克兰的反攻努力进展缓慢,在乌克兰和美国之间造成了摩擦。
可以说,从挑起这场危机到现在,反复声称不会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对抗的美国,为了帮乌克兰打赢这场“代理人战争”,已经做了除派兵直接上阵作战之外的一切,就连集束弹药和贫铀弹等国际公认的违禁武器都用上了。
《华尔街日报》:布林肯在访问时承诺,再向乌克兰提供超过10亿美元的额外援助,其中包括备受争议的贫铀弹。
然而,美国的欧洲盟友担心,随着明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临近,拜登政府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
要知道,拜登政府向乌克兰提供巨额军事援助的同时,在国内经济治理方面遭到共和党强力抨击,而援乌问题正是共和党人抓住的拜登政府的“小辫子”。
《华尔街日报》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初选选民认为,美国在支持乌克兰方面做得太多了,8月这一比例为62%,高于4月的56%。
此外,就在今年7月,一项禁止向乌克兰提供一切安全援助的提案获得了70名共和党人的支持,占众议院共和党议员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称,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4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此外,拜登8月还要求国会批准大约400亿美元额外开支,其中包括240亿美元用于援助乌克兰。
报道提出疑问,一旦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选战加剧,华盛顿是否能以同样的水平支持乌克兰?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截图
事实上,从美国军费预算在两党共同推动下连年创纪录的事实就可以看出,两党争斗的本质是“否决政治”,即反对对方所做的一切,而不是关于援乌问题本身存在矛盾。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近日就表示,他希望在“月底之前”通过拜登政府对乌克兰的240亿美元追加援助请求。
可见在拱火乌克兰危机、军援乌克兰问题上,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领袖站在同一战线。
美国政客把军援乌克兰当成政治口号
事实上,在共和党资深大佬中,还有比麦康奈尔更“直白”的人。
来自美国犹他州的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2012年总统选举共和党参选人米特·罗姆尼近日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公然声称,在过去两年里,美国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只花了不到5%的军事预算,却已能实现削弱俄罗斯的目的,这非常符合美国的利益,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明智、最具成本效益、也是最有效的投资。
罗姆尼还称,美国应该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包括尽早提供主战坦克和F -16战斗机等。
罗姆尼个人官网截图
对于这位标榜自己在“捍卫国家安全”问题上搁置“红蓝分歧”的共和党政客来说,类似的“高论”几乎成了自己的政治口号,需要时时处处大声宣讲。
今年1月,美国承诺向乌克兰提供31辆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后,罗姆尼为美国军援乌克兰大加辩护,称美国不断拱火是因为“关心人的生命”。
《国会山报》报道截图
罗姆尼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美国支持乌克兰对美国人有好处,可以“确保美国的和平与繁荣”。
他还公开承认,支持乌克兰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俄罗斯是一个地缘政治对手,虽然美国没有与俄罗斯直接交战,但它有“1500枚核弹头”,而通过支持乌克兰,美国正在消耗和削弱俄罗斯的军事力量。
所以他的结论就是,如果国防开支中不包括援助乌克兰,那将使美国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
犹他州《德瑟雷特新闻报》报道截图
今年7月,罗姆尼又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乌克兰能够成功抵御美国的对手俄罗斯,符合美国的利益。
“通过支持乌克兰,我们帮助削弱了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捍卫了我们的福祉、生计以及我们在美国享有的自由和繁荣。”
罗姆尼社交媒体截图
对于罗姆尼的言论,“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指出,虽然美国“占尽好处”,但乌克兰军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前五角大楼高级顾问、退役美国陆军上校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曾估计,自去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乌克兰已经损失了40万军队。
另据俄罗斯国防部8月的估计,自乌克兰6月初发起反攻行动以来,已有大约4.3万名乌克兰士兵丧生。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截图
加拿大媒体讽刺称,在美国两党剑拔弩张的当下,共和党参议员罗姆尼居然“赞扬”拜登政府动用数以亿计的纳税人资金帮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并声称“这是我们做过的最好的国防投资”,这让人咂舌。
尽管在拜登执政期间,美国的通胀率创下了历史新高,但罗姆尼却声称,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非常少量”的援助“对所有美国人都有好处”,对于这种奇谈怪论,至少遭遇大火灾难的夏威夷毛伊岛居民不会买账。
加拿大在线杂志《后千禧年》报道截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