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题: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 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谈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申铖、韩佳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怎样着力扩大内需?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国新办1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进行解答。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增长6.1%,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9.71万亿元,增长17.1%,为基层“三保”提供有力保障;过去五年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为应对新的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发布会上的一组数据,彰显财政宏观调控有力有效。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对此,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
在刘昆看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涵盖内容很广。他着重强调了五项重点: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支出效率;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严肃财经纪律,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多措并举促消费扩投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财政部门将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围绕更好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积极完善政策措施,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激发消费潜力,进一步支持促进消费市场回暖升级。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依靠劳动创造收入。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激发社会消费潜能。
——支持增加适销对路商品供给,让老百姓乐于消费。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水平,激活市场需求潜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现有的资金渠道对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予以支持。对购置期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降低部分优质消费品进口关税。推动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促进销售渠道和物流畅通,让老百姓方便消费。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县域消费扩容提质。支持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支持一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2022年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过4万亿元,支持约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
许宏才表示,今年将合理安排专项债券规模,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将在重点支持现有11个领域项目建设基础上,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加力重点项目建设。
优化完善政策持续助企纾困
2022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推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18年的17%下降至2022年的13.8%。
“2023年,各项税费支持政策仍将对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说,将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需要,尽快研究明确政策,抓好落地见效。
一是落实落细现有政策。继续实施好已经明确的减税降费政策,扎扎实实把该减的税费减到位。同时,坚决打击偷税漏税骗税,坚决制止乱收费。
二是优化完善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市场主体。
三是进一步增强政策精准性。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为微观主体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 继续加大民生投入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始终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财政工作指导方针,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动摇。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预算安排下降2.1%,实际执行下降3.5%。
在刘昆看来,政府过紧日子不是短期应对措施,而是应该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财政部门将继续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编紧预算,硬化执行,盘活存量,做好常态评估,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政府过紧日子,为的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
用好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在过去五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1万亿元基础上,持续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健全基本医保筹资机制;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财政政策举措;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们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我们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尽全力为群众谋好事、办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刘昆说。
全球热门:权威部门话开局|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 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财政部有...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题: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谈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新华社记者申铖、韩...
环球消息!(热点观察 漫评)令人羞耻的沉默
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爆料“美国策划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已近一个月。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向标榜独立、专业的美国和欧洲主流媒...
环球播报:(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双少敏:扩大中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博士生招...
中新网太原3月2日电(杨静)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 全国
今日讯!(两会声音)畲家拳传承人钟团玉:让畲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中新网宁德3月2日电(吕巧琴林榕生)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当中新网记者见到钟团玉时,她仍在村中的武术主题公园里指导着徒弟们练习畲家拳。
天天看点:“90后”乡村教师麻小娟: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
中新网常德3月2日电题:“90后”乡村教师麻小娟: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 “今天大家想听麻老师讲什么故事呢?”新学期伊始,湖南省...
天天热头条丨万盏灯亮中国丨我国形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穿山越海,逐光入云...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过去几十年,中国基建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一座座中国桥跨越江海,一条条中国路通达四方。 一个个超级...
穆迪上调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日...
每日快报!外媒:PMI持续上升让投资者更看好中国经济
中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
天天即时看!中巴律师呼吁建立商事调解专门机构
来自中国和巴西的法律界人士近日在...
全球播报:芬兰议会批准该国加入北约
芬兰议会3月1日投票批准了政府关于...
世贸组织:去年四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势减弱
世界贸易组织3月1日发布报告说,20...
最新快讯!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谈新举措新进展
围绕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如何壮大...
【世界新要闻】中企联合体签署赞比亚公路特许经营项目
由四家中国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与赞比...
全球快资讯丨今年我国将力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8万家
记者从国新办3月1日举行的“权威部...
首届“千海金”杯信物文化珠宝设计赛在京启动
3月1日,由中国图片社、大连理工大...
西班牙商界专家:中国市场是机遇所在
西班牙巴塞罗那商会企业国际化部主...
全球连线 | 中国人帮阿富汗儿童开“馕课”
去年夏天,来自北京大学、兰州大学...
春潮涌动 动力澎湃——从六个故事看发展信心
新华社记者近期密集走访浙江的生产...
环球即时看!土耳其经济2022年增长5.6%
土耳其统计局2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
实时焦点: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2.6%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
环球即时看!芬兰统计局:芬兰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
芬兰统计局2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委员热议中国式现代化】齐向东委员: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网络安全行业要保驾护航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吕倩媛):随着...
总台记者直击丨叙利亚危机12年 美国的军事干涉何时休?
2011年3月叙利亚危机爆发。根据联...
每日简讯:日方执意推进核污染水排海 日本民众:政府的决定极不负责
面对来自日本国内外的质疑和反对,...
全球播报:美国“毒火车”事故废弃物持续外运 接收地民众不安加剧
此前,美国俄亥俄州列车脱轨致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