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俄亥俄州化学品列车脱轨起火事故,在发生了十多天后终于进入了全球舆论的视野——也包括长时间沉默的美国舆论。
(相关资料图)
除了事故本身及其引发的后果之外,外界更为关注的是美国政府有关方面对事故的反应和善后处置,以及政客们对民众知情权、健康权甚至生命权的长期漠视。
闻着毒气硬说“安全”政府媒体“默契”失声
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3日:诺福克南方公司属下一列运载化学品的列车在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小镇路段脱轨并起火,其中五节车厢载有无色易燃且具有致癌性的压缩氯乙烯,随时面临爆炸危险。
6日,当地应急部门对氯乙烯实施主动引爆,并为此疏散了方圆数公里内的居民。
美联社:航拍运载化学品列车脱轨起火现场
在这之后,却怪事连连。
当地居民被疏散仅仅两天后,便被政府通知可以回家,理由是初步检测显示“当地空气和水体是安全的”。
但不少居民依然可以闻到空气中的刺鼻气味,一些人还出现了头疼恶心等症状。
另外,当地河流中的鱼也在事故发生后大量死亡。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贴出了生病和死去的动物照片。
许多居民在社交媒体上反映,自己饲养的家禽在事故发生不久后死亡。
最危险的氯乙烯已被引爆,持续不散的刺鼻气味从何而来?
根据美国环保署在事发十天后给诺福克南方公司的非正式通知,事发后泄漏的还包括乙二醇丁醚、丙烯酸异辛酯和异丁烯等另外三种有毒化学物质。
用俄亥俄州危险材料专家西尔·卡吉亚诺的话说,这次事故相当于“用化学武器轰炸了一个小镇”。
俄亥俄州WKBN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
专家警告,有毒物质即使燃烧殆尽,也仍存在巨大未知风险。
美国化学安全委员会前成员杰拉尔德·波杰指出,有毒化学物质释放的危害不仅仅是由所涉及的单个化学物质造成的,化合物会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而人们对它们的毒理学并不了解。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出了问题,解决就是。但在美国,这又成了政治。
在事故发生后的十余天里,美国联邦政府似乎集体“失明失声”。
不仅联邦层面一直没有提供事故列车运载物品的完整清单,一些管事官员也对事故视而不见。
美国交通部长布蒂吉格13日出席活动时,只顾吹捧拜登政府主推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却对俄州事故只字不提,引发外界特别是共和党方面的激烈抨击。
科罗拉多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劳伦·博伯特在社交媒体上挖苦称:“美国在这样的政权下还能运转真是个奇迹。”
不仅如此。
在2月8日俄亥俄州长召开的发布会上,美媒“新闻国家”记者兰伯特在直播报道时竟被警方以“妨碍公务”为由粗暴拘捕,关押了五小时后才被释放。
兰伯特表示,他直播州长发布会只是为了让公众了解事故真相。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截图
想报道真相的媒体被阻挠,而其他大多数媒体的表现,则跟它们在美国政府涉嫌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一事上的“沉默”如出一辙:在对2月3日列车脱轨事故简单发了消息之后,很长时间内再无声响。
如此麻木冷漠,连自己人也看不下去了:“这可是美国现代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啊!”
美国调查记者乔丹·夏里顿在社交媒体上说:“我看到很多国家级媒体对现场报道的封锁。我从未见过像这样的媒体集体噤声,它们几乎没有报道东巴勒斯坦小镇发生的这场‘迷你切尔诺贝利’事故。这将是美国现代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
“这不是一起意外事故”
如果说这起“放毒”事故算是一场意外的话,那么历史上,从在太平洋岛国大肆进行核试验到在欧洲亚洲各场战争中悍然使用贫铀弹等受限武器,从遍布国内外的生物化学实验活动到美军基地长期倾倒有毒废物……美国政府、军队、企业、科研机构等所有行为者或有心或无意的“放毒”行为简直数不胜数。
单说美国国内。
美国《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去年10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美有数万个地点可能受到有毒物质的污染。
雅虎新闻网:研究显示,分布在美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7412个地点已受到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污染。这些“永久性化学物质”会在人体和环境中积累,其中一些还会诱发癌症和肝损伤等健康问题。
仅以美国史上破坏和损失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墨西哥湾钻井平台大爆炸为例,事故已过去十年,但当地的生态灾难迄今仍未结束。
据美媒报道,成千上万的油田工人、渔民和沿海居民参与了漏油事故的清理工作,其中许多人没有配备防护设备,因暴露在原油和潜在危险化学品中而健康受损。
美国杂志《VICE》网站报道截图
再看最近的新闻。
全球性非营利性组织“忧思科学家联盟”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为美国医疗设备进行消毒的设施所排放的无色致癌气体影响了低收入和少数族裔社区,对超过1400万美国人构成了风险。
《国会山报》报道截图
其实很多时候,跟美国沾边的毒害环境事件都是十足的人祸。
回到俄州列车脱轨事件,涉事的诺福克南方公司也并非无辜。
俄亥俄州州长德温当地时间14日称,他被告知脱轨列车从一开始就没有被认定为“高危险物质列车”,因此它经过俄州时,运营列车的诺福克南方公司不需要通知任何人列车在运输什么货物。
“如果这是真的,那就太荒谬了。”
德温在事件相关发布会上介绍情况。
更有媒体披露,诺福克南方公司从奥巴马政府时期开始就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为此,该公司曾游说三任总统放松安全管制、拒绝在火车上安装电控空气制动系统(ECP)。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说法,如果装了ECP系统,这次事故中的列车可能成功刹车,不会脱轨。
英国《卫报》直言,美国铁路行业长期将利润置于安全之上,这次事故暴露了该行业监管缺失的固有弊病。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正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名誉教授安德鲁·霍普金斯所言,“这不是一起意外事故……如果追究责任,你会发现很多人或组织都没有做到位”。
澳大利亚《新日报》报道截图
世界聚焦:俄亥俄事件,究竟可怕在哪?
美国俄亥俄州化学品列车脱轨起火事故,在发生了十多天后终于进入了全球舆论的视野——也包括长时间沉默的美国舆论。 除了事故本身及...
天天日报丨俄称打击多地乌军人员 乌称打击俄军目标
当地时间2月16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战报称,俄军在库皮扬斯克、顿涅茨克、红利曼等方向打击乌军人员。俄军在顿涅茨克地区打击了乌军第54...
世界速递!美国官方强调列车脱轨事发地空气水质安全 民众强烈质疑
美国俄亥俄州列车脱轨致有毒气体扩散事件发生以来,尽管调查并未完成,但包括美国环保局在内的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强调当地空气处于安...
英国救护车和护士工会罢工影响持续 患者拨打急救电话或被拒
当地时间16日,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受到救护车和护士工会罢工影响。患者的病情如没有危及生命,拨打医院急救电...
乌拉圭启动紧急状态 防止禽流感疫情扩散
当地时间2月15日,乌拉圭牧农渔业部部长马托斯宣布,近日在该国南部马尔多纳多省与罗恰省交界地区发现5只野生天鹅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
美国俄亥俄州“毒火车”引发环境灾难 政府公信力遭质疑
据俄亥俄州当地媒体2月15日报道,截至当天上午,发生脱轨事故的列车所属的铁路公司诺福克南方公司已经面临5起诉讼。案件律师表示,起诉的居民
欧洲经济增长面临考验
日前,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环球快消息!巴西副总统看好巴中经贸合作
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15日表示,巴中...
环球今日讯!上海浦东:十条举措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建设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携手中国人民...
天天速读:泰国征收入境费 旅游市场波澜不惊
2月15日,一条泰国将对外国游客征...
通讯:突尼斯“奶荒”持续困扰民众生活
去年10月起,牛奶成为继面粉、白糖...
焦点滚动:全球连线|一颗咖啡豆串起中萨两国贸易机遇
“火山之国”萨尔瓦多是生产优质咖...
环球今头条!企业期待借力2023年服贸会达成更多合作成果
在15日于北京举行的2022年服贸会会...
环球新动态:“与中国企业一起建设圭亚那”
位于圭亚那首都乔治敦以南41公里的...
热消息:日本经济难以支撑大幅加薪
每年元旦过后,日本的劳资双方都会...
今热点:日本1月贸易逆差创单月新高
日本财务省16日公布的贸易统计结果...
俄媒:宜家在俄工厂将出售给俄罗斯制造商
俄罗斯《消息报》16日报道,俄罗斯...
【新视野】俄罗斯央行成立国际结算司
俄罗斯中央银行2月15日在其官网发...
天天微头条丨世卫组织:猴痘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15日表示,多国猴痘疫...
今日精选:日报文章 人工智能或使科研发生重大变化
人工智能(AI)技术正在飞速进步。...
“科技创新酒”听花在英商界受赞誉
近日,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同英国中...
重点聚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有动机有能力还事先扬言终结“北溪”
联合国秘书长前特别顾问、美国哥伦...
环球热点!中国救援队结束赴土耳其救援任务回国
新华社土耳其阿达纳2月16日电(记...
中国救援队圆满完成赴土耳其救援任务拔营返程
2月16日晚,中国赴土耳其开展国际...
焦点简讯:西班牙众议院最终批准堕胎法改革等多项法令
当地时间2月16日,西班牙众议院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