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领导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相关资料图)
一号文件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中国将保持住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作为农业政策的重中之重。
2006年,中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此后便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严格执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足见中国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底线的重大决心。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中国14多亿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满足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每年的粮棉油糖菜播种面积稳定在约23至24亿亩,如果按1.3的复种指数倒推计算,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这是不能再低的底线。
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夹信子镇,挖掘机正在进行沟道削坡作业,数十名工人在沟底忙着搭建谷坊。作为农业大县,宝清县正抢抓水利施工黄金期,计划对县里几十条侵蚀沟开展治理修复工作。
“我们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蓄水拦沙,增加植被,保护珍贵的黑土资源。”宝清县水务局副局长高峰说。
高峰口中的“黑土资源”被誉为中国耕地中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黑土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的1/4,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被誉为“北大仓”的黑龙江省近年来持续加强黑土耕地保护,计划到2025年底前完成2.53万条侵蚀沟治理任务。去年,黑龙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2.4%,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
2022年10月15日,在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华乡顺利村一处耕地,农机在进行整地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腾 摄
“守住了地,才能多种粮、多产粮。”宝清县夹信子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李长江说,侵蚀沟治理是惠民的良心工程,村内5条侵蚀沟经过近两年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回填后土地面积也有所增加。
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中国也在抓紧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更好保障粮食安全。
春天播下的种子是秋天丰收的希望,良种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是稳产增产的基础。如今,中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5%。
“去年年景好,是个丰收年,玉米亩产2000斤、大豆亩产500斤,是我种地这么多年来最高产的一年。”宝清县种畜场一分场农民李雪武兴奋地说,他们采购了“垦农34”种子,种出的大豆产量高,品质也好。
“好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也是农民致富增收的希望。”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安掌村党支部书记张成珠告诉记者,在当地比较干旱的环境下,他们使用的小麦种子能实现连续多年稳产,农户和合作社都很放心。
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甘肃省重点种子研发、繁育、加工、储藏、销售企业,近年来在玉米种质研发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
“我们培育的玉米种子在土地瘠薄地区适应良好,广适、高产,一上市就受到市场青睐。”甘肃敦煌种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世风说。
据介绍,“敦玉735”种子可抗灰斑病、中抗大斑病、纹枯病、南方锈病,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4.1公斤,比对照的相关品种增产21.90%。
这是2022年5月17日拍摄的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马力镇万亩玉米种植基地景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伟超 摄
粮食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市场风险高、比较效益低,确保粮食安全还要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防止出现“谷贱伤农”和“卖粮难”。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种粮大户柳学友承包了近1万亩土地,主要种植小麦、高粱等作物。2022年,他提前跟种子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2000亩小麦收割后直接销售给种子公司,收购价高于市场价;还有7000亩高粱也不愁卖,分别与息县粮食贸易公司和贵州的企业早早签订了合同,约定好了面积和价格。
“收购合同让种粮收益有了保障,种起粮食来更有干劲儿了!”柳学友说。
在被誉为“中原粮仓”的河南,订单农业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签了收购合同,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也能踏踏实实种粮了。
2022年9月17日,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村民将收获的玉米摊开。新华社记者李嘉南 摄
在河南省光山县仙居乡承包了1000亩地的种粮户黄清旭,去年因遭遇旱灾,300亩水稻几乎绝收,面临巨大损失。令人安慰的是,他通过投保的保险公司申请理赔,获得了15万元赔付。
随着中国农村金融快速发展,农业保险在稳定农户种粮收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中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1192亿元,居全球第一;共为1.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
“一方面确保粮食价格稳定,另一方面完善粮农的社会化服务,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风田认为,去年中国小麦、玉米的收购价走强,推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记者杨晓静、孙晓宇、王铭禹、张文静、刘金辉、周文其)
粮稳天下安:中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领导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抓紧
环球动态:白俄罗斯总统:国家受到威胁时将与俄罗斯一同作战
当地时间2月16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表示,如果白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将从白俄罗斯领土出发与俄罗斯一同作战。 卢卡申科...
世界观热点:一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回升 升幅达近两年最高
本报北京2月15日电(记者韩鑫)中国中小企业协会15日公布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 9,比上月回升1点,
世界视讯!台青观影《流浪地球2》 感受科幻电影的中国式表达(两岸观察)
电影是民众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每到逢年过节,总会有几部大片作为票房担当上映。随着疫情防控方式的改变,我在台湾度过与家人久违的团...
热评丨市场主体的活力 就是中国经济的韧性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披露,截至2023年1月,我国市场主体达1 7亿户,其中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 14亿户,约占市场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 突
天天精选!盘点春运里的中国:便捷出行联通万家团圆 带动经济加速跑
2023年春运2月15日落下帷幕。过去的这40天,是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第一个春运,随着“乙类乙管”政策落地,更多的人加入春运大军,...
欧洲经济增长面临考验
日前,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环球快消息!巴西副总统看好巴中经贸合作
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15日表示,巴中...
环球今日讯!上海浦东:十条举措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建设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携手中国人民...
天天速读:泰国征收入境费 旅游市场波澜不惊
2月15日,一条泰国将对外国游客征...
通讯:突尼斯“奶荒”持续困扰民众生活
去年10月起,牛奶成为继面粉、白糖...
焦点滚动:全球连线|一颗咖啡豆串起中萨两国贸易机遇
“火山之国”萨尔瓦多是生产优质咖...
环球今头条!企业期待借力2023年服贸会达成更多合作成果
在15日于北京举行的2022年服贸会会...
环球新动态:“与中国企业一起建设圭亚那”
位于圭亚那首都乔治敦以南41公里的...
热消息:日本经济难以支撑大幅加薪
每年元旦过后,日本的劳资双方都会...
今热点:日本1月贸易逆差创单月新高
日本财务省16日公布的贸易统计结果...
俄媒:宜家在俄工厂将出售给俄罗斯制造商
俄罗斯《消息报》16日报道,俄罗斯...
【新视野】俄罗斯央行成立国际结算司
俄罗斯中央银行2月15日在其官网发...
天天微头条丨世卫组织:猴痘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15日表示,多国猴痘疫...
今日精选:日报文章 人工智能或使科研发生重大变化
人工智能(AI)技术正在飞速进步。...
“科技创新酒”听花在英商界受赞誉
近日,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同英国中...
初步调查报告:尼泊尔失事客机螺旋桨顺桨致发动机失去推力
当地时间16日,据新加坡《海峡时报...
全球快消息!美国枪支暴力泛滥的事实真相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美国枪支暴力...
环球速递!《美国枪支暴力泛滥的事实真相》报告发布
《美国枪支暴力泛滥的事实真相》报...
外媒:“毒气列车”事件受害居民讨说法,涉事铁路公司未出面
【环球网报道见习记者李律杉】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