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山水,红了日子
有江河的地方就有人家,有人家的地方就有“江湖”。说到大江大河,大概第一印象便是长江与黄河,作为中国的两条母亲河,其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还碰撞出了恢弘壮美的水文景观。其中便有中国最值得一看的景观之一——三峡。所谓三峡,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其中最长、最险峻、最壮美的西陵峡,就坐落在湖北宜昌。
一、藏着“文旅”江湖的宜昌
不过,宜昌不只有江河湖泊,还藏着一座烂漫开阔的“文旅江湖”。那“文旅”的江湖究竟是怎么样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这实际上也为地方“文旅江湖”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2021年12月31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发布《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力争“十四五”时期把湖北建设成为旅游强省,构建“万亿元产业”,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并明确提出以旅游促进中华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在此基础上,宜昌市委、市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先后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宜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印发《关于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决定》、《宜昌市创建世界旅游名城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出台一系列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而这些政策措施也为宜昌的“文旅江湖”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取得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宜昌现有各类旅游景点747处、A级旅游景区58家,其中5A级4家、4A级23家、3A级29家。夷陵区、远安县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秭归连续4年荣获中国旅游百强县。
图注:三峡人家景区龙津溪口
迈点注意到,这些优异的表现还得益于宜昌得天独厚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宜昌市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靠近长江三峡,毗邻湖北、河南、湖南和重庆等多个省市,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这使得宜昌不仅成为了连接中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承载了历史上楚文化和巴文化的演化过程。这里孕育了屈原、民族和亲使者王昭君以及学者杨守敬等诸多先贤名流;历代文人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也多会于此,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此外宜昌还以“三国故地”而著称,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三十六个故事发生在这里…..宜昌,处处彰显出文脉底蕴的源远流长。
图注:宜昌交通图
事实上,正是上述这些优势,让宜昌的“文旅江湖”烟火气愈发浓烈。今年“双节”假期,三峡人家景区接待游客8.74万人次,同比增长316%,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94%;清江画廊接待游客9.73万人次,同比增加94.4%,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02.62%;三峡大瀑布接待游客9.98万人次,同比增加268.54%,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70%;长江夜游共接待游客1.77万人次,同比增长97.23%,旅游收入152.48万元,同比增长107.23%。这其中,以文旅闪亮全国的三峡人家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尤为显著。
二、“文旅”江湖里三峡人家
那三峡人家景区是如何做到的?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三峡人家景区掌握着多种绝活。但绝活的打造并不简单,往往需要内修外炼,形神兼备,方可大成。深谙这一点的三峡人家景区充分依托原汁原味的西陵峡谷风光,结合文化积淀深厚优势,内修品质,外炼名气,成功擦亮了三峡人家景区的品牌名片。
人文、景观资源融合创新
丰富旅游业态
三峡人家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壮丽的西陵峡境内,是“两坝一峡”的核心景区。其依山傍水,风情如画——传统的三峡吊脚楼点缀在山水之间;失传已久的古帆船和乌篷船静静地停泊在三峡人家龙津溪;溪边的姑娘们在挥舞着木棍浆洗;溪面上,悠闲的渔夫在撒网捕鱼;身着红色斗篷的少女正轻抚古琴,悠扬的琴声回荡在山水之间…..犹如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一般。
图注:三峡人家景区龙津溪
除此之外,三峡人家景区还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景观。二十多年来,三峡人家景区发掘整理三峡地区的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174个、27.6万字,采集流传于三峡地区的名人、民间诗词549首,并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和景区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遍布景区的旅游亮点。
从1.0版本下集石、瀑、洞、泉于一体完美组合的自然山水主题景区,到2.0版本下原生态、场景式、体验型的三峡文化主题公园,再到现在3.0版本的三峡人家景区——一个5.8平方公里、360度时时演绎着三峡历史、展示三峡文化艺术风采的山水实景环形大舞台。让游客能穿行于舞台之上,欣赏原汁原味的三峡自然风貌的同时,沉浸式体验三峡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风采。
图注:三峡人家景区巴王寨民俗歌舞表演
现如今,三峡人家景区一肩挑两坝、一江携两溪,已成为集自然山水主题景区、三峡文化主题公园、山水实景环形大舞台于一体的大型民俗游览区,是长江黄金旅游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内修品质,深化旅游度假体验
近年来,三峡人家景区持续内修品质,以“旅游+”的形式,不断挖掘特色旅游项目,深化旅游度假体验。
“旅游+非遗”,打造非遗文化传承和展示基地
三峡人家景区首先通过“非遗+旅游”的形式,致力于将核心景点巴王寨打造成为活化非遗博物馆,使古老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其次是通过传承人、文字、图片、影视、器具实物、现场展示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景区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图注:三峡人家景区巴王寨巴人部落
目前,景区拥有峡江号子、宜昌丝竹、薅草锣鼓、三音歌、皮影戏、南曲、三棒鼓、夷陵楠管、山歌、夷陵版画、地花鼓、蜡染等2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拥有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8人。2022年,景区被评为“非遗+旅游”典型案例和“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旅游+文化”,着重建设三个文化展示区
文化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三峡人家景区结合地方特色优势资源,深入挖掘古老的地质文化、巴人文化、土家文化、码头文化、抗战文化等,着重建设三个文化展示区,为景区增添了别样的色调。
其一是地质文化展示区。景区将丰富的地质地貌景观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展现独具特色的地质地貌奇观。
图注:三峡人家景区
其二是巴文化展示区。以巴王寨为中心,着力将抽象的文化内涵通过具象的民俗活动、建筑、服饰等表现形式展示给游客,以实景剧场的形式,展现一场巴文化的历史传承的大戏。
图注:三峡人家景区巴王宫
其三是峡江文化展示区。以龙津溪为中心,以清澈的溪水,悠悠的水车、弯弯的古桥为自然元素,以渔船、渔网、渔夫、家禽、幺妹、纤夫、对歌、哭嫁为文化元素,让游客在静谧与梦幻的氛围中享受身心的愉悦。
图注:三峡人家景区峡江号子
“旅游+演艺”,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峡人家景区以演艺为核心,始终坚持以生活场景再现为面,艺术张扬为点,点面结合,互为映衬,每天演出多达表演60余场,表演中加入游客互动,使整个景区活起来、动起来。具体到细节上:一方面充分利用景区沿线的楼台亭阁、游览场地、休闲区域、文化街区等场所作为舞台,以原生态、场景式为特点,形成山水实景大舞台。
图注:三峡人家景区巴王寨土家民俗歌舞表演
另一方面是使景区的节目内容丰富多样,土家婚嫁、土家歌舞、峡江号子、忘尘谷、巴族巫傩、女书展示、非遗表演以及裁缝、根雕、蜡染、铁匠、铜匠等手工艺表演,让游客体验到不一样的民族风情。
外炼名气
做响三峡人家景区品牌名片
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三峡人家景区积极“走出去”,通过构建旅游形象、举办大型旅游文化活动、创新营销方式等外功修炼名气,做响三峡人家景区品牌名片。
在三峡人家旅游形象的构建上,公司成立传媒公司从事民俗文化推广和民俗歌曲原创,自主创作完成了《浪漫三峡》、《三峡人家》、《尘世之外》、《龙津溪》等13首反映景区民俗风光的MV作品。
在大型旅游文化活动上,三峡人家景区承办了湖北·重庆第八届三峡国际旅游节的开幕式,并在云端现场直播,活动当日的点播就超过2000万人次,社会反响强烈。同时景区通过参与维密时尚秀、旗袍文化节、《走遍中国》、《美丽中国乡村行》、《鹤唳华亭》、 “天使旅行家”真人秀、“峡江风情画”大型实景演出、“宜荆荆•五月诗会”、2023端午特别节目——大型交响诗《碧水长歌颂端阳》等活动,使三峡人家的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彰显。
图注:三峡人家景区巴王寨土家民俗歌舞表演
在创新营销方式上,三峡人家景区与夷陵区融媒体中心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云端三峡》大型山水实景直播活动,让全球观众在云端欣赏三峡人家美轮美奂,天人合一的绝美风光。而今三峡人家景区还将宣传的触角延展到抖音、微信视频、小红书、B站等,通过全媒体融合宣传的方式,对三峡人家景区品牌进行多元化的宣传,精准触达消费者,在进行客源引流的同时,提升三峡人家景区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图注:三峡人家景区龙津溪
这样的内修外炼,三峡人家景区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中国百强5A级景区”、“新三峡十景之首”、“湖北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最美中国旅游景区”等殊荣,由三峡人家制定的《旅游景区微笑服务规范》已成为湖北省地方标准。
三、三峡人家背后的新“江湖”
迈点注意到,三峡人家景区正以多种绝活在“文旅江湖”中脱颖而出,成为大侠。那么以三峡人家景区为代表的“江湖大侠”如何在“文旅江湖”里继续仗剑走天涯 ?
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景区认识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紧密关联,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被看作是真正的财富,而保护生态环境也成为了景区能否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景区在进行适度开发的过程中,调动周边村民积极性,注重让村民受益,景区的生态保护才能长久持续下去。在这方面,三峡人家景区表现优异。
图注:三峡人家景区龙津溪
三峡人家景区在26年的开发过程中,始终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开发一处景点,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在景区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环坝旅游区共同富裕纲要》,实现景区的文化内涵、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至今,景区已资助百余名贫困学子上学,并聘用当地200余名村民为公司职工,通过旅游开发,使当地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切实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景区周边的石牌村、王家坪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致富村。
赓续中华文脉,做有创新性的表达
留得住美景,守得住文脉,接得上现代,大概是景区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出路。因此,景区想要摆脱纯功能的角色,不妨把现代的气息、新潮的态度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做出新时代的表达。三峡人家景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为满足景区文旅融合创新需要,公司成立了以集团董事长为组长的文旅融合创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从战略规划、经营管理、艺术设计、音乐制作方面、文化挖掘等方面入手,搭建起景区文旅发展的组织框架,进一步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扩大旅游产业的外延。
例如今年“双节”假期,三峡人家景区联合新浪VR并融合“社交搭子”“AR元宇宙”等关键词共同推出#十月一逃离日常#微博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发布景区AR海报,搭配相册突袭检查和线上搭子匹配等环节,让系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图注:三峡人家景区土家婚嫁表演
又比如三峡人家景区成为了许多著名影视作品与电视节目的拍摄地。从《三峡人家》到《宜昌保卫战》,从《鹤唳华亭》到《被光抓走的人》,从“中餐厅”到“2023央视总台端午特别节目”……这些影视作品与电视节目,通过镜头记录下了三峡人家的美景和故事,也使三峡人家景区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向往之地。
在文化交流中流淌出绚烂的光彩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国景区走向国际,不仅能为景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更可以化身民间的“外交”平台,向世界展示独具魅力的文旅中国。以宜昌为例。近年来,宜昌市重点围绕打造世界级山水旅游、世界级文化旅游、世界级工程旅游、世界级康养旅游“四张名片”,持续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助力“长江三峡”这一世界级旅游品牌建设。
比如2022“打卡中国·最美地标——你好,宜昌!”暨“大美三峡”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吸引了来自巴西、格鲁吉亚、危地马拉、意大利、韩国、墨西哥、巴基斯坦、西班牙、英国等国的驻华使节、外媒代表、网红博主。他们走进三峡大坝、中华鲟研究所、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清江画廊景区、百里荒景区、昭君故里景区、三峡人家景区、西坝不夜岛等地,感受宜昌的诗画山水、人文民俗。
图注:三峡人家景区
又或者今年9月成功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旅游节期间,经贸招商、宣传推介、文艺演出等7大类18项活动将不间断上演,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了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宜昌。此外,从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官微获悉,今年10至12月各游轮公司还将陆续组织近3000名北美游客和东南亚游客游览长江三峡,在文化交流中体验宜昌旅游魅力。
四、绿了山水,红了日子
在宜昌,山川的碰撞融合文化和旅游的灿烂,造就绚丽壮美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塑造了蕴含底蕴和特色的中国景区——以三峡人家景区为代表的优秀案例正以新业态、新模式,绿了山水,红了日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