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当前速讯:去年全国法院受理环境公益案件5885件

原标题:去年全国法院受理环境公益案件5885件

最高法将探索破解环境公益诉讼鉴定难等突出问题,推动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和赔偿资金规范管理使用


(相关资料图)

新京报讯(记者 行海洋)6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2)》《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2)》。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刘竹梅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将积极参与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立法,探索破解环境公益诉讼鉴定难、鉴定贵等突出问题,推动构建社会化、规范化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和赔偿资金管理和使用机制。

记者获悉,2018年以来,人民法院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数量呈增长态势。2022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5885件、审结4582件;受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221件、审结153件。

刘竹梅介绍,人民法院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公共利益司法保护力度。围绕公正与效率抓实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依法审理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引导社会力量规范化、常态化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依法审理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促进全面担责、严格执法;依法审理省级、市地级政府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完善磋商、诉讼衔接机制。依法统筹考量刑事追究、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对破环生态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全面追责;通过适用生态环境侵权禁止令、惩罚性赔偿等方式,防止生态环境损害扩大。

此外,人民法院积极应对生态环境公共利益保护的新发展、新需求。积极开展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探索创新预防性司法举措,有效防止生态环境损害后果发生或者扩大;持续创新认购碳汇、技改抵扣等多种环境资源审判裁判执行方式,探索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和赔偿资金的管理、使用方式;贯彻落实绿色原则,结合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和理念,引导企业改进技术工艺和履行生态修复义务;按照生态功能区和环境要素特点,在长江、黄河等重点区域设立司法实践基地,在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区设立司法保护基地,以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碳汇等为主题设立司法教育基地,为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提供全方位修复选项。

“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积极参与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立法,探索破解环境公益诉讼鉴定难、鉴定贵等突出问题,推动构建社会化、规范化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和赔偿资金管理和使用机制,为有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环境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刘竹梅表示。

■检方办理

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40余万件,占全部公益诉讼总数的52%

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逐年递增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6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白皮书(2018-2022)》。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介绍,自2017年7月1日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全面实施以来,截至2022年底,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40余万件,占全部公益诉讼总数的52%。

数据显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规模逐年递增。2018年至2022年此类公益诉讼办案数分别为59312件、69236件、83744件、87679件、94923件,2022年较2018年上升超过60%。2018年至2022年间,每年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办案数占当年全部公益诉讼办案数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左右。

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的监督类型,除传统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外,还涉及森林病虫害、珍稀鸟类、濒危植物、湿地、自然保护区、文物、自然遗迹等,案件类型不断丰富拓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最高检指出,绝大多数案件在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检察机关以磋商、诉前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生态环境监管职责,93.9%的案件在诉前环节得以解决。在2018年至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的39万余件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中,提起诉讼24202件,其中提起行政公益诉讼2236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21966件。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是最初确立的四个法定检察公益诉讼领域之一。“从实践情况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毫无疑问是公益诉讼检察最重要的领域,办案数量最多、案件类型最丰富、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最大,制度价值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胡卫列介绍,对此,最高检出台了公益诉讼办案规则,会同最高法制定了公益诉讼和海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推动建立全国重要江河湖泊跨区划管辖协作机制,长江流域21个省界断面全部会签协作机制。

“下一步,检察机关一方面将围绕国家治理中的难点、人民群众反映的痛点来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另一方面,要建立具有公益诉讼自身特色的案件质量和业务考核评价体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表示,最高检还将积极推动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抓紧论证专门立法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立法路径、模式、体例等,尽早形成检察机关立法建议稿。

■检方起诉

五年来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近21万件

新京报讯(记者 行海洋)6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白皮书(2018-2022)》。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介绍,五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近21万件35万余人,比之前五年件数和人数分别上升112.75%和92.66%。

在审查逮捕方面,2018年至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6.5万余件近11万人,比前五年案件数和人数分别上升55.66%和74.14%。数据显示,2022年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人数6188人,较2018年的15095人大幅下降。

最高检指出,破坏生态环境类案件受理审查起诉数总体下降,破坏资源保护类案件受理审查起诉数总体上升。2022年受理审查起诉生态环境犯罪案件2343件6315人,比2018年分别下降37.37%和31.72%。2022年受理审查起诉资源保护犯罪案件43850件71307人,比2018年分别上升41.87%和46.30%。其中,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狩猎罪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类罪等动物资源类犯罪案件上升幅度最大。

数据显示,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的涉案罪名主要集中在污染环境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采矿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狩猎罪、滥伐林木罪等六个罪名。五年来,受理审查起诉上述六个罪名案件共17万余件29万余人,分别占受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总件数和人数的81.66%和82.88%。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