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游客的幸福感是最好的“文旅经” 热文

每个人都有畅游世界和遨游太空的梦想。到太空旅游,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兴许还有点遥远;不过,到各地的景区走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是家常便饭。面对公众的旅游热情,为吸引游客,各地文旅部门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5月1日,河南洛阳栾川老君山景区当日达到限流标准,停止售票,让不少游客吃了“闭门羹”。为此,景区工作人员给近千名游客开具了“我欠你一次旅行”的“欠条”。景区承诺,十年内游客可凭此“欠条”免费入园一次。


【资料图】

不让到了老君山却未能逛老君山的游客沮丧而去,这家景区给没参观成功的游客打下“欠条”。一张小小的欠条,可以让失落中的游客生出些许幸福感。这样的欠条,何尝不是一款别具特色的“文旅经”,虽然不是每个“债主”都能把“欠条”保存10年,也不是每位“债主”会要求必须兑换一次旅游。景区打“欠条”的意义在于,这家景区的格局打开了,产生的舆论影响,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老君山的名字。

如同景区打“欠条”这样的“文旅经”,与眼下火爆的淄博烧烤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原本不是旅游之地的淄博,通过念好城市服务环境建设这个“经”,凭借给游客以宾至如归的感觉,打造了“跨城烧烤”的文旅景观。姑且不论淄博烧烤模式可否持续,当地处处替来到淄博的外地游客着想,让他们获得烧烤之外的幸福感,这贡献的是一份独家的“文旅经”。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化的“经典”。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成为硬道理,文旅产业可以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成了当代社会一大共识。在这种共识的驱动下,“政府搭台,文化唱戏”,这样的“文旅经”在各地得到推广。透过淄博烧烤现象观察文旅经济,不难发现,这是中国式文旅思维模式的延续。

旅游资源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用好这样的资源,让它为地方经济发展出力,需要地方政府具有前瞻意识。至于这样的前瞻意识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直觉告诉我们,要发展文旅产业,就需要在硬件上下功夫。硬件先行,就是文旅经济的前瞻意识。

硬件建设,栽的是梧桐树;至于游客是否到此一游,更重要的是景区软件方面的口碑效应。意识到游客的口碑比景区硬件建设更为重要,这是文旅经济的另一种前瞻意识。文旅资源相对贫瘠的淄博,实行软件先行,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市场效应。文旅经济的两种前瞻意识,缺一不可。文旅经济的硬件再好,如果游客在这里感受不到“家”的感觉,那么景区的硬件建设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就淄博打造烧烤模式来说,是在策划打造全城烧烤经济的同时,从交通、旅店、市场等方面齐头并进,在开张迎客前先做足前期的服务游客的功课,迎客伊始就赢得了游客的好评。通过吸引外地人涌入这座城市,成就了当地文旅经济的高光时刻。

一个地方在文旅方面做出点特色,总能吸引其他地市去取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到文旅经济做得风生水起的地方考察固然必要,但也要避免简单的模仿和流于形式的借鉴。文旅经济最忌讳千篇一律,就像当下的古镇建设,太多的“同胞兄弟”反而倒了游客的胃口。

真正的“文旅经”,需要把服务游客当作目的,而不能仅仅把他们当作拉动地方经济的手段。发展文旅经济为的是利己,通过吸引外地游客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样的利己并没有错,关键要懂得如何通过完善自己来实现利人利己的目的。

如果只是完善景区的自然环境而不考虑人文环境,如果只是考虑把游客引来却不考虑如何让游客真正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如果只为一时之利而不为长久计,那么景区就是在片面利己。景区念歪“文旅经”的结果就是更多的外地人不敢来,来了也不敢随处逛。

真正的“文旅经”,既要利己,更要利他。要设身处地替游客考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会提高游客的幸福感,也才能增进他们的旅游体验。当一个人获得了这样的幸福感,自然会告诉亲朋好友,鼓励他们也到这里走走。利他,就要让别人通过旅游有所收获。这样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越多,景区的影响力才能遍布五湖四海。

值得欣慰的是,让游客首先获得幸福感,正在成为不少城市文旅部门的共识。比如,北京市针对市区景区多的特点,今年“五一”假期,实施“一园一策”的大客流疏导措施,避免造成游客“眼前有景观不得”;重庆市继续号召本地居民在节假日期间尽量不要去和外地游客抢门票,此举也是在增加外地游客的幸福感。

发展地方文旅经济,满足并提升游客的幸福感,何愁没有游客源源不断到此一游?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