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又称大科学装置,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
春节过后,我国科研工作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下面我们就通过遥感卫星数字地球技术一起去我国的几个大科学装置,感受一线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相关资料图)
“中国天眼”发现的脉冲星已超740颗
通过遥感卫星数字地球技术,我们首先聚焦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这里坐落着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这座被称作“中国天眼”的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反射面面积大约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农历兔年春节过后,记者在中国天眼的总控室看到,科研人员们正在对望远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搜集和记录着来自宇宙的数据信息。
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测控工程师 孙纯:因为这个望远镜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它需要反射面和馈源舱去实时地高精度配合,就是高精度指向我们观测的天体,所以就需要我们实时地监测望远镜的状态。
FAST总工程师姜鹏称,截至目前,FAST发现的脉冲星总数已经达到740颗以上。随着脉冲星发现数量的不断增加,科学家们可以在未来通过脉冲星测试阵列,寻找引力波存在的证据,或者通过脉冲星测时,建立自主可控的时间基准体系。
“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 姜鹏:这700多颗(脉冲星),它只是给你提供了一种条件。你有这个发现能力,你才有可能发现我们期待发现的这种奇异的脉冲星。我们更期待的是发现一种特别种类的脉冲星,比如是跟黑洞相互配对的这种双星系统,那我们就可以在更极端的引力场条件下,检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正确性。
姜鹏介绍,在新的一年,科研人员除了要确保FAST系统顺畅运行、发现宇宙中更多的未知奥秘以外,先导阵列方面的建设计划也已经在筹备中。
“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 姜鹏:我们把这个阵列怎么拓展,以更经济的方式,以更优的性能,拓展它使用的功能和性能。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计划。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瞄准新的研究方向
与FAST同样作为探索宇宙利器的另一个大科学装置,是位于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这座建在平均海拔4410米山上,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的观测站自2021年7月投入科学运行以来,已经取得众多科研成果。农历新年伊始,科研人员们已经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在观测站,科研人员们正在对四种主要观测设备之一的缪子探测器进行日常检修维护,以保证接收数据的准确可靠。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电磁粒子探测器阵列运行组长 盛祥东:电磁粒子探测器阵列一共是由5216台探测器单元组成,缪子探测器阵列是由1188台探测器单元组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质量检测,可以发现其中存在故障的探测器。
在科研人员的精心维护下,观测站的几千台探测器设备持续高质量稳定运行,为大科学装置科研成果的不断产出奠定了基础。2022年10月,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会同我国“高能爆发探索者”科学载荷及“慧眼”卫星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打破了伽马射线暴亮度最高、光子能量最高、探测能量范围最高等多项伽马射线暴观测纪录,对于揭示伽马射线暴的爆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首席科学家曹臻:60多年来才发生的一次,最亮的一个伽马暴,我们记录到了6万多个光子,在这个能量段,通常人们能够记录到的都是个位数,这是人类首次。一下展现了它(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非常强大的能力。
曹臻介绍,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给科研人员打开了一个研究超高能伽马射线的新窗口,为了把相关的物理现象研究得更加透彻,他们将瞄准新的方向开展物理研究。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首席科学家曹臻:要做一批望远镜,大的切伦科夫望远镜去看,看得更加细致。向更加未来的发展,就是要到深海或者是深湖,进行中微子的测量。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建设迎来重大进展
通过遥感卫星数字地球技术,再把视线转移到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大科学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春节过后,这里的建设又迎来重大进展,2月1日,随着储存环第一个预准直单元安装就位,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隧道设备安装工作已经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这座大科学装置的加速器设备安装进入攻坚阶段。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总指挥 潘卫民: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建成后将在我国先进材料、航空航天、能源、环保、医药、石油、化工、生物工程和微细加工等领域广泛应用,提供突破关键技术,解决瓶颈问题的手段,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科技强国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布局建设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的34个已建成运行,部分设施已经迈入全球第一方阵。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科技布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我国诸多重大成果的突破和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总台央视记者 刘鑫 艾达 帅俊全 褚尔嘉 赵迎晨)
遥感“瞰”创新 走近我国的大科学装置
遥感“瞰”创新走近我国的大科学装置
天天速递!一线调研 实干见闻丨安徽:“新春第一会”的背后
一线调研实干见闻丨安徽:“新春第一会”的背后
每日视讯:高培学生奶粉携手航天文昌科普基地 点燃孩子航天梦想的火焰
高培学生奶粉携手航天文昌科普基地点燃孩子航天梦想的火焰
“国际领先”累计最多!海尔智家再添8项国际领先技术
“国际领先”累计最多!海尔智家再添8项国际领先技术
天天关注:中国气象局:2022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
中国气象局:2022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
传统文化“破壁”二次元
传统文化“破壁”二次元
环球热点评!“花式”招工 搭桥拓路——招聘会里看就业新活力
2月4日正逢立春,在中国沈阳人力资...
焦点报道:专访:三大因素增益中国经济韧性——访IMF亚太部副主任赫尔布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副...
天天看热讯:中国美食抓住巴西民众的胃 更抓住他们的心
巴西女士杰阿妮手中捧着一个热腾腾...
世界热消息:饱口福、品文化、享玩乐——元宵节消费市场一线观察
老字号汤圆创新“中西混搭”满足年...
埃及学者:广东折射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
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尝试走上对外...
中国经济暖意渐浓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已显现暖意。...
央行上海总部:人民币在上海地区涉外收支中的占比连续5年攀升
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举办...
内蒙古阿拉善“绿电招商” 签约32个项目总投资1688.17亿元
内蒙古阿拉善盟举行2023年“绿电招...
“晋商故里”山西晋中“筑巢引凤”激发招商引资新活力
人勤春来早,招商正当时。“晋商故...
【天天报资讯】沈阳市2023年首批项目集中签约 投资总额逾5300亿元
2月4日,2023年沈阳市首批重点项...
快资讯:欧洲央行加息弦外有音
欧洲央行新一轮加息如期而至,当地...
【全球时快讯】唐山港2022年货物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二 外贸航线通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获悉...
环球看点!全球连线|中国出境团队游即将开放 澳大利亚官员来渝推介旅游
在中国出境团队游开放前夕,澳大利...
每日速读!专访:疫情三年,中国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重要贡献——访联合国贸发会议资...
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
环球最资讯丨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中国多地开启基建“加速跑”模式
春节假期刚过,中国各省份马不停蹄...
今日最新!一纸裁定横添新戏码 新潮能源暗战再掀波澜
一纸裁定横添新戏码新潮能源暗战再...
环球速看:31个省(区、市)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均已出炉——各省份GDP传递了啥信号
31个省(区、市)2022年地区生产总...
全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全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全球讯息:传统农业产业融合数字技术 “数字闹钟”带来养鱼新体验
传统农业产业融合数字技术“数字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