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编辑 | 铎子
(资料图片)
万物皆可即时送,正屡屡发生。
从外卖、生鲜,到药品、鲜花、文件等,这类即时消费配送行为当前已越来越普遍,持续增长的需求,让即时配送市场进入爆发期。
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年订单量超400亿单,市场规模达到约2000亿元,预计2026年达950亿单,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28%。
持续增长的需求背后,顺丰同城这类深耕即时配送市场的企业,经营状况开始逐渐好转,于近日宣告将扭亏为盈,预期2023年上半年实现盈利。
对此,市场解读为,这意味着,顺丰同城即将成为即时物流领域第一家实现盈利的企业。
然而问题是,顺丰同城业绩扭亏为盈背后,靠得真的是内部经营的改善吗?这其中到底还有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扭亏为盈
盈利困难,一直是中国即时配送行业的痛处。长期以来,市场都在说,即时配送是个亏钱的累活。
达达仅去年就亏了20亿元,顺丰同城长时间也处于亏损状态。2018-2022年,顺丰同城净利润分别为-3.28亿元、-4.70亿元、-7.58亿元、-8.99亿元和-2.87亿元。
摆在众多即时配送入局者面前的状况,明显不太乐观。问题来了,我国即时配送赛道有着千亿级市场,这门生意为何却不赚钱呢?
与外卖送餐这类高频刚需服务,能够一直带来稳健现金流不同的是,即时配送市场实际很难赢得规模效益。
其实如果不是依托于餐饮外卖和连锁商超,同城配送的客单往往是分散不集中的,再加上消费者一般会用其来处理紧急情况,送个证件或者遗落物品都是一时的需求,因此很难形成稳定的客单量。
其次,其履约成本一直很难节省下来。据顺丰同城2022年财报,与骑手相关的劳务外包成本占营业成本高达98%。
有意思的是,顺丰同城近日却在打破即时配送赛道盈利困难的“怪圈”,成为行内率先盈利的破局者。
据前不久顺丰同城发布公告称,预计在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实现盈利,与去年同期净亏损约144百万元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
眼看着这一幕,各大媒体对此解读是,这意味着顺丰同城成为首个实现盈利的即时物流企业,即时配送领域正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对于这样的反转,顺丰同城指出,扭亏为盈主要归因于收入实现良好增长,订单密度增加、业务结构向好,进一步提升网络规模经济效应;科技驱动精益高效的运营底盘,提升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毛利率及费用率持续改善。
从营收规模层面来看,2022年顺丰同城年度营收已首次突破百亿元,当年实现营收102.65亿元,同比增长25.58%。
从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来看,顺丰同城亏损率也在不断收窄。毛利率由2019年的-16%收窄至2022年的4%,同期净利率由22.3%收窄至2.8%。2022年,公司净亏损约2.87亿元,同比减少68.1%。
毫无疑问,顺丰同城的财报数据近年来已得到明显改善,此次走向盈利,似乎并不出奇。
但是,如果深入了解会发现,顺丰同城的这份盈利预期,可能存在多方其他因素的影响。
压力传导至骑手们
财报数据显示,2019-2022年,顺丰同城分别实现营收21.08亿元、48.45亿元、81.74亿元和102.6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12.21%,129.88%、66.78%和25.58%。
同期,顺丰同城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7.1%、61.2%、60.1%和59.1%。其中,来自顺丰控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3.1%、33.6%、37.4%和36.0%。
这也就是说,尽管目前顺丰同城营收规模已经突破百亿大关,但其营收十分依赖于顺丰控股,并且依赖程度在持续走高。
那么问题来了,随着顺丰同城的业绩受顺丰控股的影响进一步加大,顺丰同城的业绩好坏又会不会存在着顺丰控股的某种推动影响呢?
在顺丰同城业绩独立性存疑之际,顺丰同城的劳务外包成本高企不下,平台或为压缩成本提高收益,压力似乎也开始传导至顺丰同城的骑手们。
2019-2022年,顺丰同城的劳务外包成本分别为21.11亿元、48.60亿元、79.18亿元和96.34亿元,占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86.41%、96.58%、98.01%和97.79%。
而自2022年以来,不少平台上已出现了顺丰同城骑手吐槽订单降价的情况。有骑手声称:“最开始加入顺丰同城时,1公里单价在2.5元以上,但如今1公里2元不到,与其他平台的单价差距在不断缩小;平台抽佣比例也不断提高,现在每单抽佣达到30%-50%,而其他配送平台的抽佣率在20%-30%。”
知乎上,也有网友声称:“今年过完年后单量越来越少,单价更是越来越离谱,配送一单文件到付的,送到之后客户付了25块的配送费,自己才得了13块,顺丰同城抽了接近50%。”
另在黑猫投诉网上,还有诸多骑手声称顺丰同城存在恶意扣款行为、无明确规定情况下强行无理判罚骑手、下暴雨超时扣罚等情形。
骑手还明显感到系统显示的送单时间出现了压缩。据去年末媒体引述骑手表述:“每一个订单基本比以前压缩了10-15分钟,很多单子取到件就要立马送,不然就容易超时,不像以前还可以在原地等一下顺路单,多挣一点。”
这也导致许多老骑手有了巨大反差,工作强度增大,但收入却没有相应增多,甚至出现下降。
不过就目前来看,顺丰同城的骑手数量并未因此减少。据顺丰同城财报显示,2022年,平台的年活跃骑手进一步扩大至超过78万名,同比增长29.4%。
性价比不足
但在骑手持续上升的过程中,顺丰同城的服务体验仍有待提升。
去年9月,顺丰同城就曾深陷“顺丰寄丢20克黄金保价八千只赔两千”的舆论危机之中,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今年3月,还有花店店主怒斥顺丰同城配送不规范,据花店店主介绍,当时发现业务员半天没走,出门一看发现其将花硬塞到后备箱,后备箱中还有外卖和他的外套,而店主称此前就是因为这样不负责任的配送,自己才被退了30多单。
从黑猫投诉平台上来看,截至8月14日,关于顺丰同城急送的投诉量已超过5000条。如若信任基石坍塌,顺丰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这对于顺丰同城而言,无疑是影响巨大的。
相较之下,顺丰同城对外所展示出的性价比,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
花朵财经通过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试了11公里左右的的文件跑腿单,顺丰同城显示出的特惠急送和专人直达价格分别为29元起和42.5元起,明显高于美团跑腿普通帮送28元和1对1直达36元,以及达达急送的22元和汽车配送的28.5元。
据观研报告网披露数据,2021年我国即时配送企业市场份额占比,顺丰同城的市场份额排名较为靠后,且占市场份额比较小。在即时配送行业主要企业中,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为美团配送,占比达到47.2%,其次蜂鸟+点我达、达达、闪送、顺丰同城单量占比则分别为20.70%、4.10%、1.50%和1.20%。
作为“顺丰系”的顺丰同城,自2021年,成功登陆港交所,其上市以来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并不理想。截至2023年8月14日,顺丰同城股价为9.17港元/股,相较于每股16.42港元的发行价,缩水幅度可以说肉眼可见不小。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