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香飘飘,需要一场“翻身仗”

深度 独立 穿透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作者:牡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李鹏

风品:刘峻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4月25日,华西证券发布研报,给予香飘飘买入评级。理由有冲泡业务恢复性增长、冲泡成本压力缓解、股权激励彰显信心。但也提及了成本压力缓解、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等风险。

最近 90 天内,共有 12 家机构对香飘飘做出评级,买入 7 家增持 5 家。股价方面,从2022年10月的10.34元一路震荡上行,截止4月28日收盘价21.1元,累计涨超一倍。

显然,对于这家老牌奶茶企业、杯装奶茶开创者,市场不乏信心。期待其能重振王者雄风。

“奶茶就要香飘飘”、 “一年卖出七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连续六年全国销量领先。”这些经典广告词,想来很多70、80后消费者并不陌生。

然目下,这个满载青春记忆的国民品牌正持续遭遇成长“烦恼”。最新2022年报营收净利再次双降,奶茶生意不香了么?实施5年的“冲泡+即饮”双驱战略有多能打?

1

营收三连降

冲泡品少卖2.3亿杯

利润有多薄?

4月17日,香飘飘发布2022年报:营收约31.28亿元,同比减少9.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约2.14亿元,同比减少3.89%。

这已是香飘飘连续三年营收下滑,且降速加剧。2020-2022年分别下降5.46%、7.83%、9.76%。净利润也连着两年下降,2021、2022年分别减少37.9%和3.89%。

好在,2023年一季度业绩出现回暖:营收6.79亿元,同比增长37.03%;净利约585万元,实现扭亏为盈。线下经销渠道尤其强劲,收入同比增长48.64%至5.77亿元。但电商渠道下滑了14.45%,仅有7700余万元。

且这个双增是建立在可比基数低的情况下:2021年一季度营收下滑28.28%,净利更大降2105.78%,亏损6000万元。看看最新一季度6亿的多营收,不足600万的净利,利润之薄肉眼可见,核心盈利能力咋样?能持续多久呢?

需要指出的是,为纾解经营压力,香飘飘2022年2月开始对冲泡产品的经典系列、好料系列进行提价。当年主营业务毛利率提至34.67%,同比增加0.32个百分点,冲泡类产品毛利率同比增加2.21个百分点,重回40%以上水平,为40.65%。

但全年冲泡业务营收24.55亿元,同比下降11.55%,销售量同比减少18.04%。与上年相比,冲泡类产品少卖了2.3亿杯。

很明显,提价是一把双刃剑。市场红海竞争,用户最不缺选择,香飘飘需要反思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市场话语权、用户忠实度。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虽然过去三年大多数企业受疫情影响都出现了营收下滑的情况,但其实许多头部的企业也都实现了营收和利润增长,香飘飘的问题本身还是他自身的问题导致的。”

2

产能利用率不足21%

第二曲线“熄火”

激进扩张后遗症

高峰低谷,不过数年时间。

2017年,香飘飘头顶“奶茶第一股”光环登陆上交所主板,短短3年间收入就从26.4亿元增至2019年的39.78亿元,归母净利从2.68亿元增至3.47亿元。

期间,创始人蒋建琪女儿蒋晓莹推出主打杯装即饮的Meco蜜谷、兰芳园,发力中高端液体奶茶市场;2018年,又推出果汁茶,对标现调水果茶,主打0脂肪、0添加色素。

然进入2020年,疫情叠加市场环境变化,香飘飘业绩开始下滑。从增利不增收到营利双降,颓势逐渐显露。

疫情等外因外,自身有哪些短板呢?

众所周知,香飘飘是国内冲泡奶茶的开创者,已连续11年保持市场份额第一。2020年至2022年冲泡类产品占总营收比81.56%、80.09%、79.36%。

可王者荣耀背后,B面同样扎眼。伴随喜茶、奈雪等主打新鲜健康的新式奶茶崛起,公司经营理念、品类、产品、渠道等整个体系已显露出疲态亟待唤新。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国内现制茶饮店的总数已达48.6万家,连锁化率提升到55.2%。

当然,香飘飘也有危机意识。早在2017年就提出发展即饮类产品,发力“冲泡+即饮”双驱战略。

2022年,冲泡产品方面,香飘飘新推出芝芝/生椰牛乳茶、珍珠牛乳茶等去植脂末健康新品。即饮产品方面,Meco果汁茶推出荔枝百香、芒果芭乐等新口味;兰芳园品牌推出瓶装冻柠茶产品;还推出香飘飘瓶装牛乳茶系列、植物基燕麦奶茶等产品。

足够努力,可惜效果并不多讨喜。

2020年-2022年,即饮营收6.57亿元、6.43亿元、6.38亿元,同比下滑34.62%、2.13%、0.69%。抗起业绩大梁的依然是传统充泡业务。2022年即饮毛利率减少5.01个百分点至11.68%,主要系液体生产线投产、折旧及人力费用增长所致。

第二曲线成长熄火,产能扩张后的闲置烦恼随之而来。

2017年上市时,香飘飘两大募投项目中,其中一项便是建于浙江湖州的“年产10.36万吨液体奶茶建设项目”。

登陆资本市场后,香飘飘持续扩张液体饮料产能。仅2017年就一口气推出三项产能扩张项目。随着产能持续释放,企业液体饮料销量在2019年达到顶峰。即饮类产品销量2421.39万标箱、销售收入达到高点10.86亿元,占总收入比27.31%。

尝到甜头后,2019年,香飘飘继续募资投向成都年产28万吨无菌灌装液体奶茶项目、天津年产11.2万吨无菌灌装液体奶茶项目。

但如上所文,2020年后,即饮业务业绩开始滞涨走下坡路,2020年至2022年产品销量分别为1541.41万标箱、1655.47万标箱和1649.76万标箱。随之产能利用率走低,大量产能闲置。

2019年,液体奶茶厂产能利用率48.31%;2020年至2022年为26.76%、23..23%和20.02%。

仅两成的利用率着实够扎眼,面对粗放扩张的后遗症,有多少错付误判呢?

产能不是万能药。奶茶爱好者何小姐表示,自己对香飘飘的印象主要还是冲泡类,需冲热水才能喝,比较麻烦。而即饮类新品价格和现做奶茶差不多,现做奶茶还能选择半糖、全糖、加椰果、珍珠等,更加贴合自己口味。

行业分析师刘俊群表示,香飘飘销量走低与品牌的固有印象有关,在健康无糖消费概念下,高糖产品易被视为不健康,香飘飘需警惕被边缘化。

在朱丹蓬看来,随着香飘飘经营理念、品类、产品、渠道等整个体系的老化,主业下滑其实是必然结果。

上述言论或有片面偏颇处,却也良药苦口给香飘飘敲响警钟,掐指算来“冲泡+即饮”双驱战略已实施4年多,被寄予新增曲线厚望的即饮业务营收反而持续下滑,产能闲置,战略战术是否该好好反思下了?

财视传媒执行总裁于美瑾曾言,通过加大与年轻人对话,通过线上与线下调研等方式,更多层次了解当下人们的消费场景及消费需求,从产品研发和宣传风格等方面做出新意,是香飘飘不多但可以持续发力改变消费者印象的途径。

没错,快消市场一日千里,往往一转身就是一个时代。如何推新唤新,跟上市场尤其是年轻步伐,显得迫在眉睫。

3

研发费占比不足1%

营销之问

如何两手都要硬

要知道,香飘飘可谓营销起家。2006年邀请当红网络歌手香香演唱广告歌《香飘飘》。之后又在《一起来看流星雨》等多部影视剧和综艺中“露脸”,并请来王俊凯、王一博等流量明星站台和代言。

借此杀出重围,香飘飘业绩持续走高,可谓名利双收。但巨额销售费也让企业背负不小支出压力。2012年至2022年,销售费均在5亿元以上,2018年、2019年甚至一度达到8亿元和9.67亿元。11年时间费用合计达71.95亿元。

2016-2021年,销售费用分别为6.76亿元、6.17亿元、8亿元、9.67亿元、7.14亿元、7.40亿元,在营收中占比28.29%、23.37%、24.61%、24.31%、18.98%及21.34%。

2021年销售费中,广告支出2.2亿元,同期净利2.23亿元。2022年销售费5.60亿元,虽同比降低了24.20%,净利仍在2021年降超37%的基础上再降3.89%,对盈利的反噬力不可不察。

结合营收三连降,销售费失灵背后,与渠道变化不无关系。

香飘飘主要采取经销模式,传统线下优势明显,线上则较为薄弱。电商平台营收仅为2.34亿元,同比下降16.87%。

香飘飘也认识到了电商短板。截至2022年底线上专项团队组织规模增加200%,线上授权经销商数量达到322家,同比增加185%,线上合作平台达到123家。

董事长蒋建琪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传统渠道目前还是占有相当大份额,香飘飘拼命去发展新的渠道,但是传统渠道也不能放弃。“所以对企业来说它难点在什么地方?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个是一个问题。”

考量在于,2023年一季度线下收入同比增长48.64%至5.77亿元。电商渠道则同比下滑14.45%,仅有7700余万元。结合上述2022全年的下滑量,不禁疑问香飘飘种种线上努力效果怎样?离“两手都要硬”多远?

聚焦产品策略,打法也有考量处。

上市之时,香飘飘进军液体饮料市场,瞄准的竞争对手是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传统饮料品牌,这个领域已有年销57亿元的阿萨姆奶茶,也诞生了维他柠檬茶、康师傅冰红茶等超级单品,强敌环伺突围不易。

而新式茶饮,需提供全新消费场景,具有明显社交和体验属性。讲究包装时尚多样,口味不断出新,主打健康多样、现做现卖,更符合年轻人个性化需求。香飘飘有多少竞争优势呢?

可以肯定的是,面对战事焦灼、行业变天,无论创新还是品质打磨,都离不开研发。

遗憾的是,相比销售费的“豪横”,香飘飘研发投入上显得“吝啬”不少。2019年至2022年研发费分别为0.31亿元、0.23亿元、0.28亿元和0.28亿元,研发费占营收比为0.78%、0.62%、0.81%和0.91%。

30多亿的营收、五六亿的销售费,研发还不足3000万,到底靠啥驱动核心成长?靠啥赢在当下及未来?

浏览黑猫投诉,也存“产品变质”、“商品破损”等基础品控质疑,虽是一家之言,或有偏颇片面处,可品控是发展基线、特色是突围基础也是不争事实。查漏补缺、保持敬畏总没有错。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重营销轻研发,是不少传统快消企业通病,伴随消费市场的日益成熟理性,用户关注的恰恰是产品本身。如何跟上新生代的消费意识、消费思维,夯实品质高效高质创新,这是香飘飘摆脱业绩颓势、避免掉队需要认真思考的。

4

升级+下沉 来个翻身仗?

说千道万,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想要重振王者荣耀,实现翻身仗,必须从产品到渠道,从策略到意识系统深变。

当然,香飘飘一些可贵努力也需要被看到。

一方面持续推进冲泡产品的健康化、年轻化升级,另一面加大渠道下沉力度,相信随着策略落地执行,公司冲泡业务仍会迎来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2023年香飘飘新出兰芳园冻柠茶、香飘飘牛乳茶两款瓶装即饮。董秘邹勇坚表示,企业决定今年组建即饮业务新团队,预计到Q3新业务会有明确反馈。

与现制奶茶相比,冲泡奶茶有一定价格优势,更贴合四五线城市和县城消费水平。浏览淘宝页面,截止4月28日,9杯香飘飘31.5元,一杯3.5元;而以平价打出天下的蜜雪冰城,一杯奶茶最少需7元一杯,柠檬水5元一杯。

况且下沉,也是蒋建琪当年“打天下”的传统优势,截止2022年底,香飘飘经销商数量达1332家。

升级+下沉,显然香飘飘、蒋建琪仍有反转抓手、破局利器,仍在努力讲透老故事、讲好新故事,战略定力蓄力值得肯定。叠加疫情消逝,消费市场复苏,两者否极泰来、成功渡劫也未可知。

只是,转型升级从不是轻松话题。如烹小鲜如履薄冰。能否真正如愿、把愿景真正变成现实,仍考验实操效率、上下一体。

对于香飘飘的新品,朱丹蓬预测,“香飘飘的品牌核心仍在低线城市,但一些新产品主打的却是一二线城市,后续想实现持续性盈利,至少还要两年。”

孰是孰非,留给时间作答。可以肯定的是,市场不等人,用户不等人,竞品也没闲着。实施四年多的冲泡+即饮”双驱战略能否厚积薄发、迎来质变,蹒跚三年的香飘飘、蒋建琪,能否打出一个漂亮翻身仗,且看2023。

本文为首财原创

标签: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