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湖北小伙王皝种菌菇的经历引发许多人关注。由于今年种植的大球盖菇一直不出菇,他随手拍摄了一条抖音,请高手帮忙指点一下。视频发出后,不仅网友们积极帮忙分析可能的原因,还引来了宜昌农科院的菌菇专家,专门赶到现场帮他诊断。如今,这个创业故事已经有了转机。2月15日,王皝的大球盖菇已经正常出菇了。
退伍小伙回村种菌菇
短视频里的王皝总是穿着一身迷彩服,端着各种农作物向网友打听:这个咋种?这个咋卖?被网友戏称是“打听式创业”,靠在抖音“众筹”知识种地。
(资料图片)
26岁的他是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从小就跟着父母在地里干活、放羊。2016年,王皝考入三峡大学。在校期间,他就对种植蘑菇产生了兴趣,还跟着老师做了一个关于大球盖菇的课题。因为课题效果好,大球盖菇种植还成了当地一个村的扶贫项目。
2020年,大学毕业后的王皝报名参军,去山东蓬莱当了一名空军警卫兵。王皝说,当时自己也曾考虑过是不是留在部队多干几年,然后再后转业,但内心深处仍然希望能趁年轻到外面“闯一闯”。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大学时曾打过交道的“大球盖菌种植”。
2022年王皝退伍,他用退伍费在宜昌的村子里租了5亩地,开办大球盖菇种植基地。他告诉远在内蒙古的父母,自己就是要趁着年轻干出一番事业。
“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觉得上完大学,又是当过兵之后回来种田,觉得很没有面子。但我跟他们说,现在的农业其实已经是新型的农业。”在王皝看来,新一代年轻人应该用技术和互联网流量,把农业更新换代,这和传统农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探索如何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以及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这是在他心中很有意义的事。
“对口”专家来支招
2022年9月,王皝开始在抖音记录自己的创业经历。一开始,菌菇种植还很顺利,但到了今年2月,他们种植的第二批菌菇却迟迟没有出菇。
着急的他于是拍了一条短视频,向抖音网友求助,“下面的菌丝都长得很好,湿度也够,但就是不出菇,有没有专家高手帮着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指导一下。”让王皝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条短视频得到了2000多个热心网友的留言,播放量超过百万次。其中一位网友告诉他,可以请农科院的专家来看看,并给他推荐了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世玲。
很快,王皝联系了刘世玲。得知情况,刘世玲第二天就赶来现场,帮忙查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刘世玲说:“农业的种植季节性很强,如果不及时去,这一季就全部泡汤了。”
到了菌菇大棚,刘世玲下地用手抓了抓菌床上的养料,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她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今年捂了膜,一挤全是水,湿度太大。”好在这一茬的菌菇还可以挽回,赶紧打孔,就能正常出菇。接着,她就手把手教王皝他们如何操作。
记者了解到,刘世玲从事微生物菌种选育、微生物发酵技术研究、食用菌无公害、高产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等工作已有三十余年,目前是宜昌市农业科技专家团队(食用菌团队)首席专家。
百万网友追更创业故事
有了专家的指导,王皝第一时间在菌床上进行了打孔,并对大棚进行了通风。他把刘世玲教给自己的方法拍成了短视频,分享给更多农户,同时回应大家对菌菇生长的关心。截至目前,这条短视频已经获得35万的点赞。有网友说,看王皝最近的几条视频,就像是追更一个创业故事:第一集面对问题,第二集解决问题,第三集放下问题。
2月15日,记者从王皝处了解到,目前菌菇已经开始正常出菇了。为了后续的进阶学习,刘世玲还为他安排了免费的7天培训课程。王皝说,这一次在抖音求助并得到农科院专家指导的经历,让他觉得十分温暖。对于短视频账号的运营,他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
王皝说:“一开始我只是想拍点随拍,后来发现‘打听式创业’这种方式很适合互动,网友们也特别热心。”现在,不少评论区的网友已经在催要见成熟的菌菇了,王皝想着,也许通过这个窗口,也能把村里的其他农产品介绍给更多人,带动周围农户提升销售。
刘世玲也计划着,再去王皝的大棚里看一看,帮他出菇,提前做下半年的规划,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刘世玲说,自己所在团队平时也经常去农田,“毕竟没有第一手资料是没法做科研的。公司或者农户遇到问题、有技术方面的需求我们都会去。我们只是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不然我们做研究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