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天天消息!福建厦门翔安区:两岸同胞共建共享的美好家园

【海峡聚焦】

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林瑞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走过高山流水,看过万千风景,品过人生百态,却在这片创新包容的土地驻足。”在祖国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林贤才用干净细腻的镜头语言传递了他对福建厦门翔安的深情与热爱。不久前,林贤才以“我的家在翔安”为主旨的作品《安家》,在翔安首届“翔台杯”短视频大赛拔得头筹。林贤才的《安家》,用唯美的手法道出了无数个与他一样的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深厚情感。

翔安与金门隔海相望,最近距离仅1800米,是祖国大陆重要侨乡和台胞祖籍地。近年来,翔安致力于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首选门户和台青两岸融合发展友好型城区。如今,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在翔安安居落户,他们创新创业,满怀热忱加入翔安乡村振兴和社区建设队伍,翻开了两岸同胞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新篇章。

厦门翔安欧厝社区。魏克丰摄/光明图片

两个“欧厝”,一种乡愁

走进翔安内厝镇黄厝村,这座千年古村落散发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古朴的红砖古厝,推开门便是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史文沧闽南红砖工作室在这里推广红砖文化,蔚蓝山陶艺工作室在这里塑造出神态各异的神话人物……

一家、两家、三家……细细数来,20多家不同类别的艺术工作室,赋予了古厝新的活力,打响了黄厝“艺匠小镇”的品牌。

点燃黄厝“艺匠小镇”第一把“火”的是来自台湾省的大学生团队。2019年,团队入驻黄厝的乡村振兴繁星基地,为黄厝的未来勾勒出一幅美景。从那时起,黄厝村统一以村集体名义向村民收储古厝及废弃的老旧房屋40余处,引进艺术家创作团队,打造文化品牌。

随着越来越多的台青踏上翔安这片土地,翔安各个社区、乡村顿时热闹起来。

“翔安有个欧厝,金门也有个欧厝,两个欧厝隔海相望展现的是我们的乡愁。”为寻觅这份乡愁,台青刘维铠选择来到翔安。

刘维铠在台湾从事社区营造工作。早在2014年,刘维铠就带着妻子欧璐莹参与到台之缘两岸农旅基地的乡村振兴工作中。经过实地调研,他决定把海洋文化与台湾特色相结合,同乡亲们共享发展果实。

现在的刘维铠过得很充实,他每天想的是如何与欧厝的社区干部共同挖掘乡村文旅产业资源。看着日渐完善的社区村史馆,刘维铠特别开心,他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纷纷把家中充满海洋记忆的老物件拿来馆里,并跟他分享背后的故事。

近年来,不少台湾青年跨海发展,参与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他们立足本土实际情况,把在台湾的所学所见融入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工作中,为社区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据了解,近期翔安区还将继续依托社区规划方向,整合台胞台企资源和台湾元素,引入更多两岸社区治理人才参与翔安区社区治理与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如今,翔安区已经确定香山街道沙美社区、金海街道欧厝社区、马巷街道郑坂社区、内厝镇曾厝村、新圩镇面前埔村等五个社区为试点社区,打造有特色的两岸融合共建社区。

小朋友们在台胞宋志平创办的农场里采摘水果。新华社发

在这里,放飞田园梦想

“新的一年,祝福大家大‘橘’大利、‘柿柿’如意,红红火火……”每年,台胞宋志平习惯用自己种的橘子、西红柿、火龙果为大家送上新年的祝福。

寓意红红火火的火龙果,不仅成就了宋志平的“田园梦”,也带火了翔安大宅社区的经济。

2013年,宋志平看好大陆农业发展前景,放弃在台湾从事的房地产行业,来到大宅社区,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

宋志平在大宅社区试种火龙果成功,并引导周边群众大规模种植后,台青曾钧毅也看中这个商机。索性,这两位台商与社区联手把火龙果变成村民的致富果。他们牵头成立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入社,实施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质标准、统一包装销售等,确保火龙果种得活、管得好、有效益。

如今,大宅社区几乎每户居民都加入了合作社。社区火龙果种植面积上千亩,成为厦门最大的火龙果生产基地,种植户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社区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小洋楼,大多数家庭都买上了汽车。

台青的奇思妙想,还让火龙果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农产品“流量”担当,创意的融入也为其“引流”助力,让大宅社区成为网红打卡点。大宅火龙果创新创意季、农夫创意市集、“十二道村味”火龙果宴、农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为帮助更多台青在创业路上早结硕果,翔安区还打造了两岸青年创业融合工作室。这个工作室里摆满了台青们带来的台湾茶叶、罐头、卤料包等产品,产品上附有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更多的商品信息。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台青们穿过海峡,在祖国大陆这片广阔天地逐梦腾飞,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当地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在沉下心、扎下根的交流合作中,两岸青年的心更近了。

台湾青年志愿者为社区群众贴春联。林木阳摄/光明图片

朱奶奶的“亲戚”,是一群台青

不久前,一栋崭新的台青社区融合公寓在翔安拔地而起,一室一厅、两室一厅任台青挑选。台青可以拎包入住,还有阿姨帮忙照顾,解决他们吃饭、洗衣服等后勤问题。

台青陈圣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容身之地,而是温暖的所在,是梦想起航的地方。

周到的服务、温馨的家园,让台青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地为梦想去拼搏,同时把满满的爱分享给社区群众。

春节期间,75岁的孤寡老人朱奶奶家里来了一群“亲戚”。他们的到来让朱奶奶的家顿时热闹起来,处处充满欢声笑语。朱奶奶的“亲戚”,是一群台湾年轻人,他们是台缘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志愿者们送来一堆春节礼物,上上下下帮朱奶奶打扫卫生、贴上喜庆祥和的新春联,围着朱奶奶谈古说今,讲到开心处朱奶奶笑得合不拢嘴。看着这群热情真诚的“亲戚”,朱奶奶的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台缘志愿服务队是翔安区首支由台胞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在该服务队召集人、队长李东宪看来,这支青年志愿服务队是因为爱而诞生的。台青们感动于当地政府和群众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决定成立台缘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参与公益事业,既可以回馈社会又能使台青更快融入社区。

来自各行各业的台缘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各有所长,除了常规志愿服务工作之外,他们还开展系列公益课程。李东宪是一名跆拳道教练,常常为小朋友们上公益课。“许多创业台青都拥有好产品,可以分享给有需要的人。”李东宪一脸灿烂地说。

台湾与大陆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其社区治理的文化背景、社会基础、伦理观念、道德水准、生活方式有很大的相似性。近年来,翔安区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引导台青志愿者与当地社区群众共度佳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在当地的台胞更有归属感、认同感。

翔安区委台港澳办通过组织台胞们和学校、幼儿园共建,与敬老院互动,以及一系列走进社区的融合共建、爱心公益活动,不仅帮助台胞事业本地化落地、丰富台胞们的业余生活,更促进了本地居民和台胞们的情感融合。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31日12版)

标签: 厦门翔安 光明日报 隔海相望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