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1月22日(正月初一)开始进入农历癸卯兔年。兔子在国人眼里代表着祥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兔子形象,从人们出生时的属相,到读书时学的古诗词;从幼时听闻的神话故事,到耳熟能详的动画片;从来自中华大地的历史文物,到外太空的“玉兔号”......兔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一起来回忆一下,那些存在我们记忆中的兔子。
(资料图片)
生肖文化中的兔子
“生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表示出生年份的方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属相”。中国有十二生肖,分别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兔在其中排行第四,配属“卯”,也被称为“卯兔”。在兔年出生的人,这一年也是他们的“本命年”。
红陶十二生肖——兔,唐。(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在众多动物中,为什么选择兔子与卯相配呢?据说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十二生肖分别与之对应,他们在观测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来确定十二生肖。“卯时”天刚刚亮,兔子常常此时出窝,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神话故事中的兔子
小时候听大人们讲一段来自远古的神话故事,是夏日纳凉时最期待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不仅是吉祥之物,也是长寿的象征,便由此衍生出月兔捣药的传说。汉代古辞《董逃行》中写道:“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的诗句。
《蟾宫玉兔图》轴(局部),明,陶成绘。(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在听说嫦娥偷吃灵药的故事之后,人们将玉兔在月宫桂树下捣药的神话故事与嫦娥奔月的故事联系起来。《淮南子》记,嫦娥升天成仙时,怀中抱着一只雪白的兔子,名为玉兔,它随主人到了广寒宫后,也羽化成仙,有了灵性。
有趣且可读性高的寓言故事,因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成为了家长们最喜欢为孩子“安排”的睡前读物。这其中也有不少与兔子相关的。兔子有时是《龟兔赛跑》中的主角,有时也在《守株待兔》中跑龙套。由这些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衍生出不少成语、歇后语,兔起乌沉、狡兔三窟、见兔放鹰、兔死狗烹、兔儿吹笛子——嘴不严等等,丰富着我们的语言世界。
《梅月嫦娥图》扇页,清,费以耕、张熊绘。(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田字格上的“兔子”
随着我们开始识文断字,也总是看到“兔”的身影。由“兔”衍生出来的汉字,首先是“兔”字,是动物兔的象形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其甲骨文和小篆字形都能看出描画的是“兔”的长耳短尾形象。
甲骨文字形(左),小篆字形(右)。资料图片
“逸”也是一个会意字。兔子跑得快称为“逸”。《说文解字》解释“逸”字表示“善逃”,是兔子的行为特征,于是又有奔逸、逃逸等词语。再有“冤”字,意为兔子在罗网下不能逃脱,后引申为冤屈、冤枉、不白之冤、鸣冤、伸冤等词语。
“全文背诵”中的兔子
除了听故事,读书时期那些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兔子,你还记得多少?
小学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篇童话故事,巧妙地寓热爱劳动的教育于其中;《野兔》一文生动地描绘了动物之间搏斗的惊险。初中时要“全文背诵”的《木兰辞》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借兔子的机智,幽默地解释了花木兰女扮男装的奇迹,赞扬了她的才能和智慧。
兔子也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先秦诗歌集《诗经》中,《兔罝》写道,“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另一篇《兔爰》则用自由自在奔跑的兔子和被网束缚的雉起兴:“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怨叹,抒发生不逢时的感慨。唐代王建的《宫词》——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杀,玉鞭遮到马蹄前。描写了兔子惹人怜爱的场景。宋代诗人梅尧臣在《兔》中借兔的形象抒发了不容于现实的无奈心境,“迷踪在尘土,衣褐恋蓬蒿。有狡谁穷穴,中书惜拔毫。猎从原上脱,灵向月边逃。死作功勋戒,良弓合自岁。”
影视中的兔子
较早将兔子形象搬上银幕的是198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片《雪孩子》,讲述了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奋不顾身冲进火中,自己却被烤化了的故事。再如《比得兔》、《米菲兔》等这些作品中外形可爱、调皮善良的兔子形象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还有幽默睿智的“兔斯基”,一时成为青年人在线社交场景中必备的表情包。
动画片《雪孩子》。资料图片
“兔斯基”表情形象。资料图片
围绕兔子的原创故事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兔八哥》中灵活机敏、活泼开朗,但有时爱惹是生非的兔八哥,时常引得大家捧腹大笑;《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中的卡通明星兔子罗杰吸引了人们的关注;《疯狂动物城》中兔子朱迪通过努力实现儿时梦想,成为动物警察;还有国漫《斗罗大陆》中善良勇敢的小舞......这些兔子拟人化的形象都被赋予了正能量的精神品质。
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资料图片
除了童话故事的主角,历史题材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里种花家的兔子,更是以一身正气捕获了大家的心,满满的家国情怀调动着人们“泪目”“感动”的情绪。这些被赋予各种性格特色的兔子活跃于荧幕之上,正是说明人们对兔子的喜爱。
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资料图片
文物中的兔子
兔子因其形象温顺可爱,又是长寿的象征,自古人们常以兔子为原型制为玉佩等物件戴在身上,或用于日常生活装饰。今天我们走进博物馆,便可以欣赏到这些精美的文物。
兔形玉佩,西周。(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彭城窑白地黑花兔纹盆,明。(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圆明园青铜兔首,清。(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走出国门的兔子
后来我们真的将“兔子”送上了月亮。2013年12月15日,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着落月球,和着陆器共同组成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6年7月31日停止工作,超额完成任务。它是中国首辆月球车,专家们从收到的19.31万份网友投稿中,最终选择了“玉兔号”为其命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反映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宗旨。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玉兔号月球车。(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之后,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月球车着陆月球,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和着陆器共同组成嫦娥四号探测器,它是目前人类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
玉兔二号巡视器全景相机对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像。(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2023年1月14日是中国农历兔年的小年,中国探月航天IP形象——太空兔正式对外公布了自己的中英文双语名称,中文名“兔星星”,寓意“玉兔巡月,扬帆星河”,表达了其太空特质和初心使命。英文名“To star”,寓意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太空兔。(图片来源:新华社)
兔文化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中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在新春佳节之际,祝大家兔年大吉,万事如意!
撰稿:王蕾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国家航天局、新华社等
今头条!【网络中国节·春节】那些存在我们记忆中的兔子
编者按:2023年1月22日(正月初一)开始进入农历癸卯兔年。兔子在国人眼里代表着祥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兔子形象,从人们出生时的属相,
全球快讯:过年|回家路上
在回家的路上带着回忆的行囊在回家的路上有个久违的远方时间太匆忙来不及看你的脸庞在弄堂里守候的目光多少年都没变样回不去的记在心上...
天天最资讯丨【“一带一路”央企逐梦】雅万高铁工地上的“团圆饭”
中国人对“年”有着特殊的情感,然而每年的新春佳节,总有一群特殊岗位上的人们,默默坚守在海外一线,不能和家人一起辞旧迎新。热腾腾...
除夕团圆饭,要的就是团团圆圆【健康幸福过新年】(10)
除夕夜乐团圆 除夕,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不论离家有多远,不论使用何种交通工具,大家都要在除夕之前赶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环球速读:全球连线|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中国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桑达·奥佳博日前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她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表...
世界观热点:【透视】种族歧视下的美国教育:亚裔老师倍感孤独,负担过重
中国日报网1月20日电(党超峰)美国教育行业媒体Edsurge1月16日发文,受不断加剧的种族歧视影响,美国亚裔基础教育从业者倍感孤独和负担过重。
热点聚焦:2022年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近1862亿元
1月18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
去年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双顺差 2023年跨境资金流动将更稳定
1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
外汇管理局:2022年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231.44万亿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1月19日公布...
全球报道:中国海油: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完成首船加注
中国海油1月19日发布消息,中国...
全球报道:海南2022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280.9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1月19...
蒙古国将从2025年起如期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
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1月20日在乌...
菲律宾期待菲中“硬”基建合作新年添新彩
中国援建菲律宾的比农多-王城大桥...
俄罗斯消费调查:超过一半的受访者2023年打算购车
由俄罗斯储蓄银行汽车网和工作网联...
环球快报:河北永清:主题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新春生活
近日,在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曹家务...
日本去年12月核心CPI涨幅创41年来新高
日本总务省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
全球看点:中国工商银行六大举措保障春节金融服务“不打烊”
兔年春节假日期间,中国工商银行将...
开建世界最大海上漂浮式风电场 外媒称中国可再生能源增长势头加快
中国正在海南沿海建设全球规模最大...
世界热文:外媒述评:中国将助推全球航空业强劲反弹
随着中国重新开放,全球航空业预计...
环球微资讯!春运热潮折射中国经济强劲反弹
随着春节假期出行迎来高峰,中国各...
天天快消息!山东:高效铁路运输助力出海商品“跑”起来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不少外...
世界微速讯:康复期如何用好中医药?中医药在重症救治中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权...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题:康复期如...
全球要闻:广州建筑工人——工地过年,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新春走基层)
“开吃啦,大家千万不要客气!”农...
(全球共享中国年)拥抱RCEP新机遇 泰国年货走进中国千家万户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李敏、李琳、唐...
年味儿里的文化——迎新春湖南群众文化活动扫描
新华社长沙1月20日电题:年味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