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据上游新闻报道,8月6日,一条关于“河北开善寺,文物工作者正游泳去大殿检查建筑受损情况……”的视频引发舆论关注。这段22秒的视频显示,一名赤膊男子疑似在被水淹的寺庙里游向远处的大殿,视频中男子周围的红色外墙建筑清晰可见。
据了解,开善寺是中国现存八大辽代木构建筑之一,拥有上千年历史,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游泳查看开善寺泡水受损情况的是当地文保所所长。
“国宝”浸泡于洪水中,令人痛惜;文保所所长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游泳前往查看,让人动容。当然,爱惜文物也不必将自己置于险地,但这位文保所所长一定是出于“本能的选择”,是责任心使然。
然而,对“文保所所长游泳查看受灾文物”别止于动容。此次京津冀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舆论第一时间聚焦洪灾中的灾民,还没关注到洪灾中的文物。“文保所所长游泳查看文物”,有助于文物跃入公共视野。
我国是文物大国,有大量不可移动文物。现在洪水来袭,这些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更变得岌岌可危。有人认为在这种危急时刻,应该优先考虑灾民,而不应过多关注文物。实际上,保护文物与保护灾民并不冲突,两者并非单选题,而是可以兼顾,也应该兼顾的。
要保护好不可移动文物,首先需要各地充分重视起来,尤其是受到洪水威胁的地方,需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就曾发文要求,相关部门严阵以待,一旦发生文物损失,要立即报告,妥善做好后续保护工作,搜集、保存好文物构件或者部件,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
在洪水肆虐之下,文物受损严重,也暴露了文物保护的普遍困境。如果能够对可能受到洪灾等自然灾害威胁的文物,予以保护前置,或许就会少一些受损后的痛惜与无奈。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防范洪水等“天灾人祸”的侵袭,就需要各地能够真正重视起来,集合全社会力量给文物筑牢“防洪堤坝”。
标签: